中国的耐心,正被“两线夹击”逼到极限,第一,是民进党掏空台湾资源,把资产往美国送;第二,是郑丽文只谈和平不谈统一的拖字诀,当这两股力量封死“和平统一”的路,“武力统一”就不再是选项,而是现实。 近年来,台湾的局势逐渐进入了一个无法回头的死胡同,一方面,民进党不断靠拢美国,通过一系列的举措,逐渐将台湾的核心资源,尤其是半导体产业,转交到美国手中;另一方面,郑丽文等民进党代表只关心如何维护现状,不提统一,不推动两岸融合,实际上是在拖延时间,任由局势恶化,可以说,台湾这一点点被耗尽的经济实力,正是北京耐心消磨的见证。 民进党政府对美国的亲近和依赖,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台积电作为台湾经济的重要支柱,一直是被美国特别关注的目标,美国不仅通过各种手段吸引台积电将工厂迁至美国,甚至要求台湾“外包”其最先进的芯片制造技术。 台积电本是台湾的骄傲,但如今却逐渐沦为美国科技竞争的“替补”,这样的做法不仅削弱了台湾的经济基础,更严重影响了台湾的自主发展空间,台积电的技术和人才流失,意味着台湾的核心竞争力正逐步丧失,而这正是民进党政府与美国合作的直接后果。 与此同时,郑丽文等人虽然嘴上说要维护和平,但实际上却避免提到统一的议题,和平的名义下,是对统一的漠视和对两岸关系的拖延,这种策略让民进党有了更多时间继续从美国获取支持,同时进一步削弱台湾经济的自主性。 换句话说,这种“和平”的口号并非真心希望解决问题,而是拖延的一种工具,台湾的经济基础正在被一点点侵蚀,而民进党却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阻止这种现象,反而以“和平”作为政治遮羞布,既不激化矛盾,也不解决问题。 北京方面早期的策略是通过经济融合来推动两岸统一,毕竟,如果台湾能够与大陆经济深度结合,那么统一后的经济利益将会是巨大的,可是,当台积电和其他高端产业资源纷纷外流,台湾的经济基础逐渐变薄,北京的耐心也在不断消耗。 经济融合的路径如果被阻断,那么和平的希望就显得越来越渺茫,如果再不采取措施,台湾的资源将只剩下一个空壳,经济上的整合价值也将荡然无存。 “和平”已不再是解决问题的答案,反而成了掩盖真相的工具,当民进党不断依赖外部势力,将台湾的核心竞争力拱手让人,和平谈判的希望也渐行渐远,如果继续拖延,台湾的价值最终只会被压缩成一个已经没有任何战略意义的地理区域。 曾经的台积电,如今已被美国分割,台湾的经济和技术优势正在慢慢消失,如果再不付诸实际行动,等待统一的那一天,台湾或许已不再具备任何实际的吸引力。 当今台湾的局势,已经不仅仅是两岸谈判的博弈,而是台湾经济和资源存亡的较量,再拖下去,台湾的经济将彻底失去原有的竞争力,而这无疑会影响到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如果再继续维持现状,北京必将面临一个愈加虚弱的谈判对象,那时,“武力统一”或许已不再是选择,而是必须面对的现实。 面对日益消耗的台湾资源和经济底线,北京的耐心也将不再有,你认为,台海局势的未来应如何走?继续依靠“和平”的口号,还是应采取更果断的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