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是让人安心,不是让人烦心。[听歌] 这几天的广州地铁发生了一件让人哭笑

轩叔观察 2025-11-07 10:36:32

公共服务是让人安心,不是让人烦心。[听歌] 这几天的广州地铁发生了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 打开乘车码页面,手机稍微一晃,画面就跳转到了淘宝或拼多多。 不少上班族在早高峰时深有体会:一手握手机,一手扶栏杆,本想快速扫码过闸,却因一个不经意的晃动,被迫陷入了广告页面。 更让人无奈的是,关闭按钮往往设计得十分隐蔽,有时甚至需要多次尝试才能返回原页面。 有市民反映,这种情况对老年乘客尤其不友好,他们本就不太熟悉智能手机操作,面对突如其来的跳转广告更加手足无措。 事件引发关注后,客服那句“并非所有人都讨厌广告”的说法,在社交平台上迅速发酵。 不少网友直言,在公共服务场景中强行插入广告,已经影响了基本的出行效率。 广州地铁日均客流量超过800万人次,这样庞大的用户基数确实蕴含着商业价值,但问题在于,广告的植入方式是否合理?是否干扰了乘客正常使用公共服务? 早在2021年,工信部就已明确要求:弹窗广告必须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可一键关闭;同时不得利用高灵敏度“摇一摇”等方式诱导用户操作。 这一规定在2023年初得到进一步细化,明确禁止以误导、欺骗等方式强迫用户点击广告。 这类广告不仅消耗用户时间,更可能造成闸机口的拥堵。 想象一下早高峰的地铁站,每位乘客因广告耽误几秒钟,整体通行效率就会大幅下降。 广州地铁在舆论发酵后反应迅速,五天内就下线了争议功能,但这种“舆论倒逼整改”的模式,反映出平台在日常运营中缺乏足够的用户视角。 此次事件的影响迅速蔓延,网络上出现了网友们一浪接一浪的吐槽声。 “昨天赶地铁差点被这个广告搞疯!手里拿着早餐又要掏手机,稍微一晃就跳转淘宝,关都关不掉,眼睁睁看着列车开走。” “作为每天坐三号线的打工人,真心建议运营方体验下早高峰,根本没人想在挤成沙丁鱼的时候看广告。” “其实能理解APP需要运营成本,但吃相别太难看,把关闭按钮做得那么小,不就是逼人误点吗?” “家里老人现在都不敢自己扫码进站了,生怕点错扣钱,公共服务能不能多考虑下特殊群体?” “对比北京地铁取消车厢广告,广州这次反应还算快,但为什么总要等上热搜才整改?” “在应用权限里关闭‘传感器’就能防摇一摇,希望帮到被困扰的各位。” “这次事件就像一场压力测试,既检验出平台的服务意识,也体现了市民权利意识的觉醒。” “城市公共服务就像地铁列车本身,只有确保运行顺畅、准时可靠,才能真正服务好每一位市民。” “多数用户并不完全排斥广告,而是反对‘被套路’。” “再炫酷的广告创意,都不如一次顺畅的出行体验来得重要。” 如果你来设计公共服务APP的广告位,会设置哪些"绝对不能越界的"红线?是禁止跳转外链、关闭按钮必须够大,还是高峰时段强制禁用广告?来评论区说说你的"广告生存法则"! 信息源:人民网

0 阅读:64
轩叔观察

轩叔观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