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俄罗斯在乌克兰的仗打了这么久还在打,我算是彻底明白了——什么北约东扩都是借口

烟雨评社 2025-11-07 10:35:10

看到俄罗斯在乌克兰的仗打了这么久还在打,我算是彻底明白了——什么北约东扩都是借口,真正的目的是要吞下整个乌克兰东部! 一开始,大家都被俄罗斯 “骗” 了。它说要阻止北约东扩,怕北约把大炮架到自己家门口,这话听着好像挺有道理,如今摆在俄罗斯面前的,是两道实实在在的 “大餐”:乌克兰东部工业区和黑海沿岸。这两块 “肥肉”,俄罗斯显然是吃定了。 2022 年 9 月底,普京在克里姆林宫高调举行签约仪式,单方面宣布吞并乌克兰的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四州,即便当时俄军连这四个州的全部领土都没控制住。 这场被联合国认定为 “非法” 的吞并,覆盖的面积约 9 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三个比利时大小,是二战后欧洲最大规模的领土吞并行动。 更值得注意的是,当时俄乌激战正酣,这些地区的很多民众已经逃离,所谓的 “入俄公投” 根本不被国际社会承认,只有朝鲜和叙利亚等少数国家表示认可,这种不顾规则的操作,很难用 “防御北约” 来解释。 三年多过去,俄军的行动早已跳出 “防御” 的范畴,变成了实打实的领土掌控。截至 2025 年 10 月,俄军已经控制了乌克兰 18% 到 20% 的领土,这些区域不是零散的据点,而是连成了一条从乌东延伸到黑海沿岸的战略走廊。 顿涅茨克 81% 的领土已经被俄军拿下,作为当地西北门户的波克罗夫斯克,因为是乌军的后勤枢纽,被俄军围攻了一年多,这座原本有 6 万人口的城市,现在只剩 1.2 万居民坚守。 更耐人寻味的是,俄军的推进范围还在扩大,2025 年 10 月甚至在不属于之前宣称吞并范围的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占领了 150 平方公里土地,这种超出 “既定目标” 的扩张,显然不是为了 “抵御威胁”。 这些被控制的土地,每一块都藏着实实在在的价值。顿涅茨克所在的顿巴斯盆地,煤矿储量占乌克兰原有储量的 90%,年产煤量能达到 2000 万吨,足够支撑俄罗斯国内钢铁产业三年的需求,而钢铁正是军工生产的核心原料。 扎波罗热核电站作为欧洲最大的核能设施,在俄军控制下恢复运转后,不仅能满足当地供电,还能向俄罗斯南部工业区输电,每年能帮俄罗斯减少近 1000 万吨的天然气消耗。 赫尔松州的黑土带是 “欧洲粮仓”,2025 年收获季就产出了 800 万吨粮食,其中 400 万吨通过克里米亚港口出口,为俄罗斯赚回 12 亿美元外汇。 再加上 2014 年就被吞并的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港成了黑海舰队的永久基地,让俄军掌控了黑海 60% 的水域控制权,这些经济和战略上的好处,才是真正的驱动力。 为了守住这些吞下的土地,俄军已经开始了系统性的 “俄化” 改造。在顿涅茨克、扎波罗热这些控制区,俄语被设为官方语言,学校教材换成了俄罗斯版本,结算系统也全面改用卢布。 当地居民被鼓励申请俄罗斯护照,截至 2025 年 10 月,已有超过 120 万居民获得俄国籍,占控制区总人口的 35%。 2025 年上半年起,俄军在哈尔科夫周边投入上万兵力构筑防御工事,挖了 3 米深的反坦克壕沟,部署了密集的地雷阵和无人机预警系统,不再急于推进新战线,而是全力巩固现有控制区。这种 “打下来就不走” 的架势,比任何说辞都更有说服力。 现在俄军的战场策略已经很清晰,即便军费占 GDP 的比例已升到 9.7%,接近苏联解体前的极限,也依然在稳住控制区上持续投入。 那些还在讨论 “北约东扩威胁” 的声音,或许该看看乌东土地上飘扬的旗帜、重新开工的煤矿和源源不断运出的粮食,这些现实早就戳破了所谓的 “借口”,露出了领土扩张的真实目的。

0 阅读:14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