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可好了,不止上海市民知道了, 就连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踏踏实实做生意不好吗?

名城探寻 2025-11-07 09:06:17

这下可好了,不止上海市民知道了, 就连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踏踏实实做生意不好吗? 为什么踩老百姓健康的底线呢?上海有父子二人制作面条售卖,竟然足足用了60斤有毒的硼砂! 这对父子里,父亲老陈今年52岁,在浦东某菜市场租摊位做鲜面条已经12年。最早那几年,他凭着手工揉面的扎实功夫,面条嚼着有麦香,煮久了也不容易坨,周边街坊都认他的摊子,早上七八点总能排起小队伍。 老陈儿子小陈大学念的食品相关专业,毕业后没去公司,反而回了摊位帮父亲打理,一开始还跟老陈一起研究怎么改进工艺,让面条口感更好,那时候谁也没料到,这摊子会栽在“硼砂”上。 转折点出在去年夏天。老陈发现隔壁摊位新来的面条摊主生意格外好,观察了几天才发现,对方的面条颜色亮堂,煮出来特别筋道,放凉了也不粘在一起。后来跟人闲聊时,有人“点拨”他,说加“硼砂”能让面条有这效果,还能延长保质期,不容易坏。 老陈一开始犹豫,小陈也劝过他“课本里说硼砂是违禁的,吃了对人不好”,可看着隔壁摊位每天卖完面条早早收摊,自己的生意却慢慢冷清,老陈还是动了歪心思。 他托人买了第一袋硼砂,刚开始只敢往面团里加一点点,没成想面条卖相真的好了不少,有顾客说“你家面条最近更筋道了”。 尝到甜头的老陈渐渐加大用量,从一开始每次加几克,到后来一次加几十克,短短半年时间,仓库里就攒下了60斤硼砂。小陈看父亲不听劝,也怕担责任,慢慢就很少管摊位上的事,只负责收钱、送货,可他没意识到,这种“不管不问”,最终也把自己拖进了泥潭。 今年3月,上海市场监管局开展春季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执法人员对辖区内23家面制品商户进行抽样检测,老陈摊位的鲜面条样本被送到实验室后,检测结果显示硼砂含量超出国家标准11倍。 执法人员第二天一早就赶到菜市场,在摊位后方的小仓库里,当场查获了5袋未拆封的硼砂,还有一袋已经开封、用掉一半的,旁边待售的20多斤鲜面条,经快速检测也检出硼砂成分。 面对证据,老陈一开始还辩解“就加了一点点,顾客吃着没事”,直到执法人员拿出检测报告,告诉他硼砂的危害——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早就明确禁止硼砂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这种物质进入人体后难以代谢排出,会在肝脏、肾脏里蓄积,长期摄入会导致恶心、呕吐、消化不良,严重时还会损伤神经系统,引发惊厥,对老人、小孩的伤害更大。老陈这才瘫坐在地上,嘴里反复说“我以为没事,我以为没事”。 周边街坊知道消息后,不少人都吓出一身汗。住在附近小区的张阿姨,每天早上都要在老陈这买一斤面条,给家里老人做早餐,她说“吃了快十年了,现在想想都后怕,万一吃出毛病可怎么办”; 还有位宝妈,之前总买老陈的面条给孩子煮面,现在再也不敢随便在菜市场买鲜面条,每次都要盯着摊主从和面到制作的全过程。 老陈的摊位很快被查封,父子二人因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还在进一步办理中。 菜市场里其他面制品商户也受了牵连,有摊主无奈地说“现在顾客来买面条,第一句话就问‘你这没加东西吧’,我们只能把面粉袋子、制作工具全摆出来,让他们看着做,生意比以前少了三成”。 市场监管局没停下脚步,借着这起案件,在全市开展了面制品专项排查,重点检查鲜面条、饺子皮、馄饨皮等品类,还在菜市场、社区贴了宣传海报,教大家怎么辨别“问题面条”——正常鲜面条颜色偏乳白或浅黄,加了硼砂的会特别光亮; 正常面条煮3-5分钟就会变软,加了硼砂的煮很久还是硬挺;口感上,正常面条有麦香,加了硼砂的会有股奇怪的涩味,还会过分筋道。 其实老陈原本不用走这条路。他早年靠手工面条积累的口碑,已经足够支撑生意,要是愿意跟小陈一起琢磨改进配方,比如用鸡蛋、盐代替违禁添加剂提升口感,生意未必会比隔壁差。 可他偏偏被短期利益迷了眼,觉得“加一点没事”,最终不仅毁了自己十几年的摊子,还连累了儿子,更伤了街坊的信任。 食品安全从来不是“小事”,每一份入口的食物都连着老百姓的健康底线。商户想把生意做好没错,但不能拿消费者的健康换利润,一旦踩破这条底线,失去的不仅是顾客,还有自由。只有商户守住良心,监管守住防线,大家才能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66

猜你喜欢

名城探寻

名城探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