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年前他们来教中国怎么做生意,如今却跑来抄作业,时代真的变了。 今天看到个新闻,看得人有点起鸡皮疙瘩:44年前,第一个来中国投资的外企“泰国正大集团”如今要来向我们取经了。 正大这家企业大家或许有所不知,是爱国华侨在泰国创办,后来成为泰国首富家族,涉足农牧业、零售业、电信通讯等诸多产业。 1979 年那时候,中国刚打开国门,大家对市场经济没概念,缺资金缺技术,连饲料怎么配、工厂怎么管都得从头学。 远在泰国的正大集团掌舵人谢国民,带着爱国华侨的情结赶回来了,那会儿不少外资还在观望,他敢砸 3000 万美元在深圳建正大康地公司,拿到了新中国第一张 “0001 号” 外资企业批准证书。 别小看这 3000 万美元,在当年能建多少座工厂、养活多少工人啊,更关键的是他们带来了成套的农牧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比如现代化饲料生产线,让咱们第一次知道原来养殖能这么科学高效,那会儿正大简直就是 “商业老师” 一样的存在。 集团创始人谢易初先生早就把爱国刻进了骨子里,给儿子们起名都带着 “正”“大”“中” 字,后来他儿子谢毅也说,当初来中国根本不是纯商业考虑,就是想为祖国做贡献,这种情怀现在想起来还让人动容。 谁能想到,几十年过去,风向真的彻底变了。就在最近,正大集团旗下的零售巨头 CP AXTRA 主动找了中国的菜鸟合作,要学咱们的智能零售技术。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他们在泰国万客隆门店用上了双方合建的智能仓储系统,拣货包装效率一下子提升了 140%,以前一天最多送 1.5 万单外卖,现在能送 10 万单,翻了快 7 倍。 正大的高管自己都说,考察了全球好多供应商,最后选菜鸟,就是因为亲眼见过中国 “双十一” 爆单时,咱们的物流系统多能扛,这技术实打实经受过考验。 要知道,以前东南亚企业都爱用欧美的系统,可那些系统又贵又不接地气,哪有咱们的技术好用?现在正大宁愿放下 “老大哥” 的架子学中国技术,这不是时代变了是什么? 更让人振奋的是,正大现在不只学技术,还把中国当成了创新基地。他们最先进的无人化食品加工工厂,没放别处,就建在了中国青岛和秦皇岛,集团资深副总裁黄伟伟说,因为这里有最好的技术、人才和市场基础。 想想当年,咱们得追着人家要技术;现在人家主动把核心工厂建过来,就为了沾咱们的光,这反差太强烈了。 而且正大在中国已经有 600 多家企业,近 9 万名员工,中国业务的营收占了集团总营收的三成,咱们的市场早就成了他们全球布局的 “压舱石”。 这一切变化,根本上是因为咱们中国自己的实力硬了。1978 年的时候,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才 1559 亿元,买东西还得靠票证,国营商店一统天下。 到 2023 年,这个数涨到了 47 万亿元,翻了三百多倍,光批发零售的民营企业就有上千万家,占了九成以上。 以前咱们是 “引进来”,现在是 “走出去”,连菜鸟的数字化方案都落地了 27 个国家,反过来帮别人升级改造。 就说东南亚,他们电商市场涨得快,2024 年泰国电商总额都突破 1.1 万亿泰铢了,可物流跟不上,这正是咱们中国企业的强项 。 咱们经历过从无到有的电商爆发期,早就把物流、零售的门道摸透了,这些经验现在成了香饽饽。 正大集团的转变就是最生动的例子。44 年前,他们带着资金技术来帮咱们 “开蒙”;现在,他们捧着诚意来学咱们的数字化、智能化本事,还要把中国的 AI 应用模式复制到全球其他市场。 以前谢国民来中国是给咱们指路,现在他的后人来中国是找合作、学经验,连他们自己都说,中国的创新活力和发展速度能引领全球产业升级。 说真的,这种变化不是嘴上说说的,是实打实的数据和案例堆出来的。当年正大带来的 3000 万美元投资,让咱们见识了什么是现代企业。现在咱们的企业能拿出让全球巨头眼馋的技术,让他们主动上门合作。 从 “0001 号” 外资企业的到来,到中国技术反向输出,这四十四年走过来,咱们从学习者变成了被学习的对象,这背后是国家经济的腾飞,是无数中国企业的努力。 谁能想到,当年给咱们当老师的企业,如今成了咱们的 “学生”?这事儿放在四十多年前想都不敢想,可现在就真真切切发生了。 这不是时代变了是什么?这变化里藏着的,是咱们中国人的争气,是国家越来越强的底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