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策反了蔡孝乾,杀害了吴石将军,以为把中共地下党一锅端时,却不知道李克农的“

古史 2025-11-06 19:17:07

国民党策反了蔡孝乾,杀害了吴石将军,以为把中共地下党一锅端时,却不知道李克农的“终极王牌”程一鸣,就站在他们身边!   1924年,十七岁的程一鸣从广东中山赴上海打工,目睹工人运动浪潮后毅然投身其中。   192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骨干追随周总理,参与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这段烽火岁月让他与周总理结下深厚革命情谊。   “四·一二”政变骤起,国民党反动派大肆抓捕共产党人,程一鸣被列入追捕名单,党组织连夜安排他远赴苏联,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在这里,他的同窗包括邓小平、杨尚昆,还有后来的蒋经国,这份特殊的同学关系,成了他日后潜伏的“隐形跳板”。   1930年秋,程一鸣学成归国,担任中共上海五金机器工会党委书记,正当他深耕工人运动时,一场致命危机悄然降临。   1931年4月,中共“特科”领导人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叛变,这个掌握核心机密的叛徒,将白区党组织和“特科”情报网全盘供出,不少同志或撤离或牺牲。   周恩来急调重建潜伏力量,顾顺章叛变一个月后,程一鸣突然与党组织断绝所有联系——这不是叛逃,是周总理亲自部署的秘密任务:   以“失联”为掩护,潜伏进国民党内部,做一只藏在敌人心脏的“红色风筝”。   潜伏的关键是“洗白”身份,没过多久,莫斯科中山大学同学吴景中找上门,这位早年也曾是党员、后来转投国民党的同乡,此时已是复兴社特务处成员。   程一鸣顺势“动心”,经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总干事张冲约谈,顺利拿到“自新证”,彻底洗去党员身份痕迹。   紧接着,另一位同学邓文仪(时任蒋介石侍从秘书),将他举荐到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调查科任少校股员。   这个部门后来并入戴笠的复兴社特务处,程一鸣就此钻进军统前身机构。   在敌营中,程一鸣凭过人能力和沉稳性格一路晋升,1937年抗战爆发,他奉戴笠之命潜回上海,任复兴社上海区书记,专责对日情报搜集和锄奸。   1938年军统成立后,戴笠在湖南临澧开办特训班,这个被称为军统“黄埔军校”的核心基地,程一鸣以上校教官身份坐镇,后来更兼任多家特训班总教官,在军统内部织起庞大的人脉网。   1939年,他因身份疑似卧底被关进贵州息烽监狱,转至重庆白公馆后,1940年才获释。   这场审查反倒成了“试金石”,戴笠认定经得住考验的人值得托付,此后一路提拔,最终让他坐上军统西北区区长之位,授少将军衔。   要知道,军统内部军衔普遍偏低,少将已是高层,连戴笠也只是中将局长。   1945年抗战胜利,程一鸣升任军统行动处少将处长,后兼任军统上海办事处副处长。   这个由戴笠直管的办事处,负责接收上海日伪资产,权势煊赫。   可好运戛然而止,1946年戴笠飞机失事丧生,同乡兼留苏同学郑介民接任军统局长时本想提拔他,没成想戴笠同乡毛人凤篡夺局长之位。   程一鸣被排挤出核心圈层,1948年干脆辞职赴港。   1949年,国民党节节败退,蒋介石召程一鸣到奉化溪口,要他整顿保密局,他清楚毛人凤势力盘根错节,婉拒后重返香港。   后来薛岳出任广东省主席,邀他任省保安司令部视导室主任,广州解放前夕,他转移至香港。   1951年起,他先后在台湾“国防部”大陆工作处、“中二组”任职,最终当上情报局澳门站少将站长。   这段时期,“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刘少奇访柬暗杀计划接连失败,国民党始终查不到泄密源头:正是程一鸣在暗中传递关键情报,一次次挫败阴谋。   1963年,国民党对程一鸣的怀疑日渐加重,他知道归队时机已到。   12月13日,他带着电台、密码文件,五支无声手枪、四支普通手枪及214发子弹,还有定时引信、磁性水雷、炸药等装备,从澳门回到广州。   新华社称其“起义”,但周总理接见时直言批评他未能阻止广州解放前夕海珠大桥的破坏。   这批评不是对起义将领的苛责,是对归队同志的期许,他从来都不是“投诚者”,而是潜伏33年的共产党员。   程一鸣的真正价值,要放在情报战场的绝境中审视。   1950年,台湾省工委会书记蔡孝乾叛变,供出一千八百多名地下党员,连吴石这样的核心情报人员都牺牲了,国民党宣称“端掉中共地下党”。   他们不知道,李克农手里还攥着程一鸣这张“终极王牌”。   这张王牌能潜伏33年,核心是周恩来和李克农的顶层设计:只与李克农单线联系,不与其他地下党横向交集,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唤醒”。   顾顺章、蔡孝乾两次大叛变,都没能牵连到他。   更难得的是他的定力——从工人骨干到军统少将,高官厚禄、刀光剑影都没动摇他的信仰。 真正的英雄从不需要聚光灯,他们把名字藏在暗处,把信仰刻在心里,用一生坚守践行“使命必达”的承诺。   ‌【评论区聊聊】对于这样一位坚守信仰的红色特工,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信源:历史上真实的“风筝”,是由周恩来亲自安排亲自放出——观察者网)

0 阅读:2
古史

古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