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03岁的虚云老和尚和20多岁的南怀瑾,一起暗夜走山路。南怀瑾想扶虚

文山聊武器 2025-11-06 18:58:38

1943年,103岁的虚云老和尚和20多岁的南怀瑾,一起暗夜走山路。南怀瑾想扶虚云一下,虚云拒绝了,并回头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他说:“前路暗淡,你我各走各的路,不必相扶,我也就应劫而来,我们都是来到人间还账的。” 1943年抗日战争胶着,日本密宗僧侣修降伏法,意图断中国国运。国民政府请虚云出山主持护国法会,他从广东云门寺步行千里赴重庆,一路啃树皮充饥,坚持到底。南怀瑾时在重庆任职,闻讯前去接应,两人结伴入城。法会设于狮子山慈云寺,分显密两坛,虚云主显坛,贡噶呼图克图主密坛,持续七天,吸引数百信众祈福。 法会中,虚云每日开示菩萨行愿,强调慈悲持戒,南怀瑾负责协调事务,分发茶水米粮。活动结束当晚,两人沿山路南下,虚云拒绝搀扶,说出各走各路的话,点明应劫还债之意。这番交集短暂,却成两人人生转折,虚云继续南归,南怀瑾返回岗位,反复思量那番教诲。 这次北上,虚云拖百岁身躯,穿越战区,避开日军,显示出老僧的坚韧。南怀瑾的陪同,源于对高僧的敬重,也让他从武人视角看到禅门的担当。法会虽小,却凝聚人心,在空袭阴影下,提供精神支柱。两人分手后,各自路径分明,却都以行动践行那夜教导。 法会后,南怀瑾闭关峨眉山三年,研读大藏经,出关婉拒官职,投身文化传播。1949年赴台,家境清寒,在基隆阁楼写《楞严大义今释》,书稿一度被误用包油条,后经杨管北发现出版。他开讲堂,讲解易经论语,蒋介石父子听课,李敖讽其说书式,他只笑称民众懂才行。1988年助修金温铁路,任董事长,募资四千五百余万美元,铺轨通车,惠及浙南民众。 虚云返云门寺,重修殿堂,1959年在江西云居山圆寂,享年120岁。2007年,其弟子净慧长老访南怀瑾于太湖大学堂,两人忆旧,谈及法会效用。2012年,南怀瑾病逝台湾,盘腿入定,追悼挽联仅书平凡二字。他的铁路事业延续护民遗志,汽笛声穿越山岭。

0 阅读:5

猜你喜欢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