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中统特工鲍君甫被捕,面对审问,他竟毫不畏惧的表示:你们抓错人了,周总理和陈赓可替我证明! 1975年底,病床上的周总理气若游丝,却坚持叫来了中央调查部负责人罗青长。 报出几个名字后,老人用尽最后力气叮嘱:“一切对人民做过有益事情的人,你们都要不要忘记他们。” 这串名字里,藏着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身影——杨登瀛。 这个曾在上海滩翻手为云的中统大佬,后来竟在南京街头摆烟摊维生,偏偏能让一国总理临终仍念挂于心。 杨登瀛是广东香山人,青年时留洋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投了国民党。 靠着结识青帮大佬,又搭上陈立夫的亲信杨剑虹,顺理成章进了中统,跟着打理上海地界的事务。 没成想杨剑虹贪赃事发自杀,杨登瀛捡了个大便宜,接棒成了中统上海总负责人。 在上海滩,他的路子野得很,中统是靠山,陈立夫是上司,国民党组织部秘书张道藩是过命的兄弟,租界警务处督察长兰普逊是酒友,加上一口流利日语,妥妥的“通天人物”。 那时候没人敢想,这个眼看要爬进国民党高层的角色,人生会被一个落魄的共产党员改写。 1928年,陈养山找到了他,陈养山当时跟组织断了联系,在上海瞎碰运气找队伍,机缘巧合认识了杨登瀛。 几顿酒喝下来,陈养山发现这人跟其他国民党官员不一样,聊起时局常说“百姓过得太苦”,思想挺进步。 陈养山心里一动,就把这事报给了刚到上海组建中央特科的周总理。 周总理一听就拍板,中统核心里能有这么个人,比打十场胜仗都管用,当即派情报科科长陈赓去对接。 两人在上海外滩见了第一面,聊完时局,陈赓掏出两根金条,说以后每月给三百光洋当经费,让他多交些有用的朋友。 就这样,杨登瀛成了中共在国民党内部的第一个高级潜伏特工。 陈赓还特意给他弄了个“中统驻沪办事处”的名头,派地下党员安娥当秘书,帮他做假业绩哄陈立夫开心,把身份捂得严严实实。 从那以后,杨登瀛成了上海地下党的“眼睛”和“拳头”。 1928年,出卖彭湃的叛徒白鑫藏在租界里,国民党都找不到,杨登瀛摸准行踪后偷偷报信,特科连夜动手把人处决。 同一年,戴冰石、一个顾姓党员先后打算叛变,都是他提前递消息,特科才赶在泄密前除奸。 1929年,叛徒陈慰年要卖党内文件,他二话不说掏两根金条买下来交给陈赓,转头陈慰年就被红队处理了。 年底任弼时被捕,也是他在中统内部斡旋,硬生生把人救了出来。 更关键的是,“龙潭三杰”里的钱壮飞能进中统当机要秘书,全是他牵线搭桥,这一下,中共的情报网直接扎进了国民党的心脏。 1931年,顾顺章叛变,这人手里攥着上海中央所有机密,差点让地下党全军覆没。 幸亏钱壮飞截获消息连夜报给周总理,大家紧急撤离,连周总理都累得跟陈养山要烟抽。 陈赓催杨登瀛赶紧躲躲,他却梗着脖子说:“一个顾顺章能奈我何。”结果第二天就被抓了。 好在半年后就放了出来,一方面是张道藩在里面帮忙,更重要的是中统丢不起人:机要秘书是共产党,陈立夫亲自提拔的总负责人也是共产党,说出去脸都没地方搁。 出来后他就被踢出了中统,给了个反省院院长的闲职,彻底成了边缘人。 解放后,杨登瀛没去台湾,留在南京,没正式工作,就扛着烟箱在街头摆摊卖烟糊口。 那时候南京政府让国民党旧职人员登记,他觉得自己早跟中统没关系了,还帮过共产党,没必要登记,就没当回事。 期限一过,他就被抓了,要判重刑。 这时候他才想起陈赓当年的话:“今后共产党要得天下的,到那时我们决不会忘记你。” 他赶紧托人找陈赓和陈养山作证,陈赓二话不说,1956年给南京政府写了信,明明白白说“鲍君甫(杨登瀛)1927年就和我党合作,对党贡献颇大”。 陈养山也跟着出具材料,把当年的事说得一清二楚。 他这才被放出来,后来去北京见了老熟人,陈赓看他日子过得难,请示上级后,南京市公安局每月给一百元补助。 1970年冬天,杨登瀛病逝,临终跟子女说:“我不是特务叛徒,我到底是什么人说不清,但周总理知道我。” 咱们总说战场上的英雄,却少有人知道隐蔽战线的人有多难,他们不能留名,不能声张,赢了没人喝彩,输了可能连尸骨都找不到。 杨登瀛从上海滩大佬到街头烟贩,身份变了,可那份对老百姓的心意没变。 组织从当年的地下党到新中国政府,也没忘了他的功劳。 真正的功勋从不会被时光掩埋,那些隐于黑暗的坚守,和冲锋陷阵的壮举一样,都该刻进民族的记忆里。 【评论区聊聊】你还知道哪些隐姓埋名的潜伏英雄?他们的故事又让你有什么感触? (信源:中共最重要内线,后摆地摊卖香烟为生,周总理去世前说出他的名字——宁远文化中心)



大牙缝
致敬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
邓立
致敬先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