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她被捕后遭受多种残忍酷刑,牺牲前留给难友4个字,向女烈士致敬!她本可以体面地当医生过幸福生活,却选择通过地下工作给我党送出了急缺的物资,最后倒在了光明来临的前夜。 1924年的厦门,刘惜芬出生在一个破落的封建大家庭里,她没享过多少家的温暖,很小就没了母亲,十六岁那年为了混口饭吃,考进了日本人开的博爱医院当护士。 这医院挂着“慈善”的招牌,日本人看病有专人伺候,用药都是最好的;中国病人却只能挤在角落里,连口热水都得自己找。 刘惜芬看不过去,主动揽下护理中国病人的工作。 有回一个日本医生捏着鼻子骂中国病人“臭不可闻”,骂声在走廊里撞得响,刘惜芬攥着换药盘冲过去,眼睛瞪得圆圆的:“你们日本人也臭!” 这话像巴掌一样打在对方脸上,她跟着补了一句,声音不大却字字有力:“你爱你的日本,我爱我的中国!” 她不光嘴上硬,做事更有骨气。 1942年7月10日,一群爱国志士袭击了厦门伪军的会场,可惜没能成功,不少人被抓了关在博爱医院。 刘惜芬听说这消息,心里翻江倒海,她等到后半夜,趁着巡逻的伪军打盹,顺着墙根摸到关押志士的病房,踩着窗沿翻了进去。 屋里一片呻吟,有的志士伤口渗着血,有的已经昏了过去。 她没多想,转身跑回值班室,抱来消炎止痛药,挨个给志士喂药包扎,临走时握着一位志士的手说:“我向你们的爱国行动致敬!” 抗战胜利后,刘惜芬回了家,靠着学来的护理本事给街坊邻居看病,不管是深夜还是雨天,只要有人叫她就上门。 她的好名声传得远,也传到了地下党组织的耳朵里,组织上看这姑娘心善又有骨气,就主动联系她,给她讲革命道理。 刘惜芬越听越明白,只有国家真的站起来,老百姓才能有好日子过。 1949年5月,她对着党旗宣了誓,成了一名共产党员,从那天起,她把全部心思都扑在了革命上。 那年七月的厦门,空气里全是白色恐怖的味道。 党组织交给她一个危险任务:扮成“交际花”打进敌人内部。 她脱下护士服,换上时髦的旗袍,涂着淡淡的口红,天天出入国民党军官扎堆的舞厅。 她陪着这些人喝酒聊天,耳朵却没闲着,把听到的情报记在心里,转头就传给组织。 更让人佩服的是,她还敢一个人摸到国民党的虎头山要塞,跟潜伏在里面的同志接头,把要塞的布防图摸得清清楚楚,这些情报后来帮了解放军大忙。 九月的厦门更危险了,敌人到处抓人,地下党组织决定把刘惜芬他们转移到安全地方。 她帮着几位革命青年买好船票,送他们登上前往香港的船,自己却留了下来。 有人劝她一起走,她摇头说:“多一个人留下,就能多做些事。” 可谁也没料到,叛徒把她给出卖了,9月19日那天,一群国民党特务闯进她的住处,把她抓走了。 在监狱里,敌人为了逼她说出地下党的秘密,什么酷刑都用上了。 她被折磨得一次次昏过去,又被冷水泼醒,身上的衣服沾满了血,干了又湿,湿了又干。 可不管敌人怎么问,她就是一句话不说,回到牢房里连哼都不哼一声。 看到难友们士气低落,她还强撑着坐起来说:“别怕,红旗都插遍大半个中国了,咱们再挺挺就好。” 1949年10月15日,远处传来隆隆的炮声,是解放军打过来了。 刘惜芬趴在铁窗上听着,脸上露出笑容,对着难友们喊:“天快亮了!” 可胜利的曙光还没照进牢房,垂死挣扎的反动派就动了杀心,10月16日深夜,他们把刘惜芬从牢房里拖出来,押向刑场。 这个才25岁的姑娘,眼里满是对新中国的向往,一步步走向死亡,没有丝毫畏惧。 第二天,厦门就解放了,只是她没能亲眼看到那面她用生命守护的红旗插上鹭岛的城头。 咱们常说爱国,爱国不是挂在嘴边的空话,刘惜芬的日子里全是实打实的行动。 在日本人的医院里,她敢为中国病人出头,这是刻在骨子里的民族气节;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志士、潜伏敌营,这是为信仰拼尽全力的勇气;把生的机会让给同志,自己留在险境,这是舍己为人的担当。 敌人能打断她的骨头,却打不垮她的信仰;能夺走她的生命,却抹不去她的精神。 她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英雄,就是一个敢爱敢恨、敢作敢当的厦门姑娘,用25年的人生,把“忠诚”两个字写得比山还重。 青春的长度或许有限,信仰的光芒永远滚烫,鹭岛的海风会一直记得,那位25岁的姑娘用生命点亮的黎明。 【评论区聊聊】向这位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女英雄致敬! (信源:“我爱我的中国”——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