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传来重磅消息! 当地时间11月5日,美国最高法院确实就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合法性举行了听证会。 要弄明白这场闹剧,得先说说特朗普这波关税是怎么来的。今年 4 月,他一纸行政令拍板,对所有贸易伙伴搞了个 “最低基准关税”,还挑着些国家加征更高税率,美其名曰 “对等贸易”。 可加税这事儿在美国不是总统说了算的,宪法明明白白写着,征税权是国会的核心权力,相当于家里的钱袋子得由国会管。 特朗普偏不按常理出牌,搬出了 1977 年的《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当 “尚方宝剑”,宣称移民、芬太尼和贸易逆差这些事儿,已经构成 “对美国的重大威胁”,他有权宣布紧急状态加税。 但懂行的都知道,这法案压根不是干这个的。当年国会通过 IEEPA,本来是为了限制总统的紧急权力 —— 毕竟水门事件刚过,大家怕总统权力太大没人管。 法案里允许总统监管外汇、冻结外国资产,可连 “关税”“税收” 这俩词儿都没提过。特朗普是第一个敢用这法案全面加税的总统,纯属 “拿着鸡毛当令箭”。 果不其然,美国 12 个州和一堆被加税坑惨的企业直接告了上去,国际贸易法院 5 月就判了:这关税非法,赶紧撤!特朗普政府不服上诉,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虽然暂时让关税继续收着,但也没说他合法,最后这烂摊子就甩到了最高法院。 11 月 5 日的听证会开了两个半小时,简直是 “大型打脸现场”。代表政府辩护的副司法部长绍尔一开口,就被大法官们轮番 “拷问”。 首席大法官罗伯茨先戳了要害:“这些税说到底是向美国人收的,这从来都是国会的活儿。” 他这话里藏着个 “重大问题原则”—— 总统要干影响这么大的事儿,必须得国会明明白白授权,哪能自己给自己找理由? 更狠的是特朗普自己提名的大法官巴雷特,简直是 “反水先锋”。她盯着绍尔问:“你倒说说,哪条法律条文或者历史先例,说‘调控进口’就等于能加关税?” 还追着问:“说国家安全受威胁,难道西班牙、法国这些盟友也威胁你了?” 自由派大法官杰克逊更直接:“IEEPA 本来就是为了捆住总统的手,不是给你扩权的!” 也就保守派大法官卡瓦诺帮着说过一句话,提了句尼克松当年用过类似条款加税。可戈萨奇立马补刀:“照这逻辑,国会是不是连宣战权都能给总统了?” 一句话点破了关键 —— 这根本不是关税问题,是总统想把国会的权力揣自己兜里。 绍尔被问得没辙,只能狡辩:“我们这不是征税,是规范贸易,收钱只是顺便的。” 这话谁信啊?到今年 7 月,这些关税已经收了 1590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还多。美国海关的数据显示,光 2 月到 9 月就收了 890 亿,这些钱要么进了国库,要么补贴给了受影响的企业,怎么看都是实打实的 “税”。 要是最高法院判输了,政府不仅得废除相关贸易协议,还得给企业退几十亿美元,难怪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喊 “这案子关系国家生死”。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特朗普把关税当 “万能工具” 用。谈判要筹码了加关税,国内要选票了也拿关税说事儿。 这次非要绕开国会,说白了就是想把权力攥得更紧。可美国的三权分立不是摆设,下级法院已经两次判他非法,最高法院虽然保守派占多数,但大法官们也怕开了 “总统滥权” 的头。 东北大学的法学教授就说了,大法官们可能也想借机平衡一下,总不能让特朗普在权力路上一路狂奔。 更有意思的是,财政部长贝森特已经放话,输了就换别的法律接着加税。可另一个条款流程繁琐,覆盖范围也小,哪有现在这么 “随心所欲”。这就暴露了特朗普政府的真实想法:只要能保住加税的权力,法律条文算什么? 说到底,这场听证会就是美国制度的 “照妖镜”。特朗普想把 “紧急状态” 当成扩权的借口,可三权分立的底线能不能守住,就看最高法院的判决了。 要是真让总统绕开国会随便加税,那宪法里的权力制衡不成了空话?1590 亿关税背后,是总统权力和立法权的生死较量。 现在判决还没出来,但不管结果怎么样,都给美国提了个醒:权力这东西得有边界,再牛的总统也不能 “无法无天”。 特朗普要是真赢了,以后总统想加税就喊 “紧急状态”,国会成了摆设;输了,那他的贸易牌就少了最狠的一张,还得吃 “退款” 的哑巴亏。这出戏的结局,恐怕比关税本身还热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