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6日,美国最高法院正式就总统特朗普任内推行的大规模“对等关税”政策展开激烈辩论。这场争论不仅牵动美国国内政治神经,更引发全球市场高度关注。而令人意外的是,原本被看好拥有保守派优势的特朗普,在口头辩论后胜诉概率不升反降。 这场被称为“关税案”的诉讼,表面上是关于税收的争议,实质上却是一场关于总统权力边界的宪法较量——总统能否以“国家紧急状态”为由,绕过国会自行决定对进口商品征税? 先说说这 “对等关税” 是咋回事,当年特朗普当总统的时候,觉得其他国家对美国商品收的关税太高,就搞了个 “对等” 政策。 不管是欧盟、中国还是墨西哥这些贸易伙伴,只要他觉得对方关税不合理,就直接加征关税,最高的时候对钢铁产品加征了 25% 的关税,理由是 “保护美国国家安全和本土产业”。 可这政策一出来,美国国内的农场主、制造业企业就怨声载道,因为其他国家很快就反制了,美国大豆、汽车这些出口商品的海外市场一下子就萎缩了,不少企业因为成本上涨直接倒闭,后来有二十多个州的企业联合把这事告到了法院,说这关税政策超出了总统的权限,应该由国会来决定。 这次最高法院辩论,双方吵得特别激烈。支持特朗普的一方,主要是他当年的政府官员和一些保守派律师,他们说总统根据《贸易扩展法》有权制定关税政策,尤其是涉及 “国家安全” 的时候,总统得有灵活处理的权力,不然遇到国际贸易争端,美国根本没法快速应对。 可反对的一方,也就是那些企业代表和自由派律师,立马反驳说,“国家安全” 不能成为总统随便加税的借口,当年加征关税的商品里,很多都是日常消费品,跟国家安全八竿子打不着。 而且宪法明确规定征税权属于国会,总统这么干就是越权,要是放任不管,以后总统想加税就加税,国会的权力不就被架空了? 辩论过程中,大法官们的提问特别关键,尤其是那几位中间派大法官,他们没直接表态,反而追着双方问细节。有位大法官就问支持方,“要是以后有总统说进口的衣服威胁国家安全,也能加征关税吗?” 这话一下子把支持方问住了,半天没给出明确答复。还有大法官提到,当年特朗普政府公布的关税清单里,连儿童玩具都包含在内,这跟 “保护本土产业” 根本没关系,反而让美国消费者买东西更贵了,这明显损害了民众利益。 最让特朗普这边没底的是,原本被认为会支持他的几位保守派大法官,在辩论中也表现出了犹豫。有位保守派大法官就质疑,要是总统能随便用 “国家安全” 当理由加税,那国会制定贸易政策的权力就成了摆设,这不符合三权分立的原则。 要知道,最高法院现在保守派大法官有 6 位,自由派 3 位,按说特朗普这边占优势,可从辩论情况看,至少有两位保守派大法官态度模糊,不一定会站在他这边。 这场辩论不光在美国国内引发讨论,全球市场也跟着波动。辩论当天,美国股市里的农业股、汽车股就开始下跌,因为投资者担心一旦特朗普败诉,之前的关税政策可能会被废除。 海外市场的反制措施也会跟着取消,企业需要重新调整供应链,短期会有不少麻烦;而那些依赖进口原材料的企业股票则小幅上涨,他们盼着关税取消后,成本能降下来。 欧洲、亚洲的一些贸易伙伴也都在关注这事,欧盟贸易委员会还专门发表声明,说希望美国能遵守国际贸易规则,要是关税政策有变动,得提前跟他们协商,避免影响双方贸易。 还有不少专家分析,这次辩论结果可能会影响美国未来的贸易政策走向。要是特朗普败诉,以后总统制定关税政策的权力会被限制,国会在贸易领域的话语权会增强。 要是胜诉,那以后不管是哪个党派的总统,都可能更频繁地用关税作为贸易谈判的工具,这会让全球贸易环境更不稳定。现在大家都在等最高法院的最终判决,预计会在 2026 年年初公布,不过从这次口头辩论的情况来看,特朗普想赢下这场官司,难度可比之前大多了。 信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