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物理AI”照进现实,我们离真正的智能出行还有多远?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昨天的小鹏科技日,那一定是——“涌现”。
昨天,在广州小鹏科技园,何小鹏站在舞台中央,正式将公司的定位从“未来出行探索者”升级为“物理AI世界的出行探索者,面向全球的具身智能公司”。这不仅是口号的变化,更是一次战略的彻底转身。
其核心成果——第二代VLA大模型,通过端到端架构,实现了从视觉信号到动作指令的直接生成,这不仅是技术的提升,更意味着智能驾驶处理复杂场景的能力可能迎来质变。更值得玩味的是,小鹏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一方面推出为L4而生的Robotaxi,另一方面则将同源技术下放给个人用户的全新“Robo”智驾版本。
与此同时,全新一代IRON人形机器人以惊人的拟人形态登场,展现了其在机器人领域的野心;而飞行汽车进入试产与接获大量订单,则意味着其低空出行版图正从概念走向商业临界点。
纵观整场发布会,小鹏正试图构建一个以AI为底层操作系统、跨越海陆空的智能生态。其蓝图足够宏大,但如何将如此繁多的前沿技术同时转化为成功的商业产品,是摆在眼前的最大挑战。蓝图已绘就,考验的将是其战略定力与执行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