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两大噩耗已至,俄专家:德国工业崩溃已成定局! 釜山中美AI与电动车合作

士气沉沉 2025-11-06 12:09:08

[微风]两大噩耗已至,俄专家:德国工业崩溃已成定局! 釜山中美AI与电动车合作的消息刚传开,柏林就陷入了罕见的焦虑,德国总理默茨在公开场合提高音量的表态,把这份不安摆到了台面上。 作为曾经的“制造强国”,德国靠着“工业4.0”战略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核心地位,可如今一边是中美两大经济体联手抢占未来技术高地,一边是自身能源危机未解、产业竞争力下滑,两大噩耗叠加之下,连俄罗斯专家都直言德国工业崩溃已成定局,这个欧洲工业巨头的日子是真的不好过了。 中美在釜山达成的合作可不是表面功夫,AI领域双方敲定了联合研发新一代工业智能系统,计划在汽车制造、精密机械等领域推广应用,这恰好戳中了德国的核心优势领域。 要知道,德国工业的灵魂在于高端制造的智能化,而中美这次合作整合了中国的市场规模和美国的技术积累,形成的合力让德国感受到了直接冲击。 更让德国坐不住的是电动车领域,中美宣布将扩大电池技术共享和充电网络互联互通,中国的电池产能和美国的车企资源结合,直接威胁到德国汽车工业的根基。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德国电动车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已经下滑到12%,而中美合资品牌的份额则飙升至38%,曾经被德国垄断的高端电动车市场,如今正被中美车企快速蚕食。 能源问题则是德国工业的另一个致命伤,失去俄罗斯的廉价天然气后,德国工业用电成本飙升至原来的3倍。钢铁、化工这些高耗能产业首当其冲,鲁尔区的多家钢铁厂被迫减产,部分生产线甚至直接关停,要知道这些产业是德国工业的基础,支撑着汽车、机械等下游产业的发展。 为了缓解能源压力,德国不得不高价从美国、卡塔尔进口液化天然气,可即便如此,能源供应的稳定性依然堪忧,今年冬天已经有多家中小企业因为承担不起能源成本而倒闭。 更关键的是,能源成本的上涨让德国产品的价格优势荡然无存,在全球贸易中,德国机械产品的报价比中国同类产品高出20%以上,不少国际订单已经开始转移,这对依赖出口的德国工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德国并非没有尝试过自救,“工业4.0”战略升级计划被提上日程,政府投入巨资扶持AI和电动车领域的研发,可进展却不尽如人意。 一方面是研发周期赶不上中美合作的推进速度,德国本土车企在电动车电池技术上的研发滞后于中国,AI领域的人才储备又不如美国,短期内很难形成竞争力;另一方面,德国的产业政策受到欧盟框架的限制,在补贴力度和市场开放程度上,远不如中美两国灵活。 比如德国政府对电动车的补贴额度只有中国的一半,对AI企业的税收优惠也比不上美国,这导致不少本土人才和资本开始流向中美市场,形成了恶性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德国的产业链正面临“空心化”的风险。由于能源成本高企和市场竞争加剧,不少德国企业开始将生产线转移到能源成本更低、市场更广阔的地区,比如宝马已经将部分电动车生产线迁至中国沈阳,西门子也在墨西哥扩建了智能工厂。 这种产业外迁不仅导致德国本土就业岗位减少,还让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效应减弱,曾经完整的工业生态正在被逐步瓦解。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德国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降至26%,创下近30年来的最低水平,而这个数字在2010年还是34%,下滑速度之快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 中美合作带来的技术冲击和自身能源、产业的困境,让德国陷入了两难境地。 想跟上中美技术合作的步伐,却受限于自身研发实力和政策环境;想保住传统工业优势,又被能源成本和市场竞争压得喘不过气。俄罗斯专家的判断并非危言耸听,德国工业如今正站在悬崖边上,一步踏错就可能万劫不复。 现在大家都在关注,德国能不能凭借深厚的工业底蕴挺过这次危机?

0 阅读:93

猜你喜欢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