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义务兵免费邮寄平信待遇被视为军队搞特殊化,在各种压力之下,中央军委于1969年2月21日发布命令,自4月1日取消现役战士平信免费邮寄的规定。 毛泽东1893年出生在湖南湘潭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上私塾,接触传统教育。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投身军旅,当过几个月兵,退伍后继续求学。1918年到北京,在北大图书馆工作,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1920年,他在长沙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推动工人运动。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成为创始成员。之后,他参与国共合作,在国民党内任职,1925年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培训农村干部。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领导秋收起义,率队上井冈山,建立根据地,创建中国工农红军,制定游击战策略,扩大武装力量。 1930年,毛泽东指挥红军反围剿,巩固苏区。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他任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1934年,红军长征开始,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他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指挥部队北上,到达陕北。1936年,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进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战争中,他领导陕甘宁边区,指挥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辟敌后战场,扩大根据地。1945年,中共七大上,当选中央委员会主席,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指挥辽沈、淮海、平津战役,推翻国民党统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1954年,宪法通过,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继续领导中央军委。执政后,推动军队正规化建设,调整多项军事政策,包括士兵福利制度。他强调军队服从党指挥,推进国防现代化,直至1976年逝世。他的领导经历跨越革命和建设时期,对军队政策影响深远。 1957年,国家出台政策,现役义务兵寄私人平信免费,重量限20克以内。这项措施让士兵能轻松和家人联系,寄出信件报告服役情况。部队设计三角形邮戳,标明免费军事邮件,方便邮局识别。士兵写好信,交给通信员统一处理,邮局盖戳后寄出。农村出身的士兵特别受益,能讨论家事,维持情感纽带。政策实施11年,基层部队设投递箱,定期办理邮件,确保效率。 1966年起,社会上质疑声起,有人认为士兵免费寄信是军队脱离群众的体现,群众得付费,显得不公。这些声音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包括军队内部讨论。中央军委在北京开会,审阅报告,分析形势,权衡利弊。成员们反复讨论当前阶段调整的必要性。1969年2月21日,命令发出,通过电报传到各军区。从4月1日起,现役战士平信免费邮寄停止。部队领导召集士兵,宣读内容,大家服从调整。 政策取消后,义务兵私人平信需付邮资,进入付费阶段。士兵买邮票,贴信封上,自行或通过通信员投递。变化持续15年半,影响通信习惯。基层单位指导士兵适应新流程,营区商店供应邮票。士兵们虽有议论,但很快习惯付费寄信。这段时期,军队管理强调平等,避免特殊化指责。免费待遇中断,反映时代压力下政策变动。 1984年10月1日,国家恢复义务兵免费通信待遇。部队接到通知,张贴公告,士兵听取说明。通信员领取大三角戳,上方有八一五角星,下方标义务兵免费信件。士兵写信后,窗口交寄,职员盖戳处理。恢复后,部队加强管理,设专用点,确保信件快速运送。政策使用新邮戳,支持士兵联络家人,延续通信传统。 士兵利用恢复待遇,寄送信封,接收回信,提供支持。这项制度成为军人福利一部分,推动通信便利。毛泽东继续领导中央军委,推动国防建设,调整军队政策。1976年9月9日,他在逝世前,推动的军队制度影响持续存在。他的生平从革命到执政,涵盖多项军事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