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0月3日发布,广东广州,一16岁女孩发现自己停经两个月了。一天下午,女孩突然被送进医院,家属说她阴道反复大量流血10多天,医生一检查发现她是“葡萄胎”急忙给女孩送进手术室,还好抢救及时,女孩才没有生命危险。事后,医生问女孩怀孕是怎么来的?女孩支支吾吾说出了实情。 (信源:齐鲁晚报——16岁女生怀孕遭遇“葡萄胎”) 小琳(化名)是广州一所中学的高一学生,平时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中等。 两个月前,她发现自己的月经没来,以为是学习压力大导致的 “月经不调”,没敢告诉父母,只是偷偷在网上查了些 “调理方法”,可月经一直没来。 更让她害怕的是,10 多天前,阴道突然开始流血,量时多时少,有时还伴有血块,她私下买了卫生巾应付,每次流血都躲在卫生间里哭,既不敢说,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直到事发当天下午,小琳在教室里突然头晕眼花,接着就倒在地上,同学发现她裤子上全是血,赶紧联系了老师和家长。 送到医院急诊时,小琳的血压已经很低,血红蛋白只有 60g/L(正常女性约 120-150g/L),属于严重贫血,再晚一步就可能休克。 妇科医生紧急安排 B 超检查,结果显示:小琳的子宫内没有正常的胚胎组织,而是充满了 “大小不等的水泡,像一串串葡萄”—— 这是典型的 “葡萄胎” 症状,而且已经出现了出血性休克的前兆。 “必须立刻手术清宫,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医生一边和家属沟通,一边安排手术。 手术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医生从子宫内清除了大量水泡状组织,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 “完全性葡萄胎”。 直到小琳脱离危险,医生才找她了解情况,一开始女孩还不肯说,在医生的耐心引导下,才小声透露:“两个月前和同班一个男生出去玩,发生了一次性关系,没做保护措施……” 这里给大家补个医学小常识:葡萄胎不是正常怀孕,而是一种异常的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简单说就是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子宫内没有形成正常的胎儿,而是长出了类似葡萄的水泡状组织。 葡萄胎的典型症状就是停经后阴道异常出血,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大出血、感染,甚至发展成恶性肿瘤(绒毛膜癌),危及生命。 而青少年由于身体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怀孕后出现葡萄胎、宫外孕等异常情况的风险,比成年女性更高。 小琳的遭遇,暴露了青少年性教育的缺失。 她和同学发生性关系时,既不知道要采取避孕措施(比如使用安全套),也不了解怀孕的基本常识 —— 停经后不知道可能是怀孕,阴道出血后不知道及时就医,硬生生拖到差点休克。 事后小琳的妈妈哭着说:“平时只关心她的学习,从来没跟她聊过这些事,以为孩子还小,不会遇到这种问题,没想到……” 其实类似的案例并不少见。根据广州某医院妇科的数据,每年都会接诊好几例 15-18 岁的青少年妊娠患者,其中不少都因延误治疗出现严重并发症。 这些孩子大多对性知识一知半解,有的不知道 “性行为会导致怀孕”,有的以为 “只做一次不会有事”,还有的即使知道怀孕了,也因为害怕被家长责骂,选择隐瞒,最终酿成危险。 医生提醒,家长和学校一定要重视青少年性教育,不要觉得 “难以启齿”。 比如可以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主动和他们聊 “身体变化”“性别差异”“性安全知识”,告诉他们 “性行为不仅可能导致怀孕,还可能传播性病”,教会他们 “如何保护自己,比如拒绝不当性要求、正确使用安全套”。 同时,也要让孩子知道,遇到问题不要怕,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寻求专业帮助,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现在小琳还在医院接受后续治疗,葡萄胎术后需要定期复查 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观察是否有复发或恶变的可能,这个过程需要持续半年到一年。 她的家长也后悔不已,说以后会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变化,不再只盯着学习成绩。 小琳的经历,给所有家长和青少年敲响了警钟:性教育不是 “洪水猛兽”,而是保护孩子的 “安全铠甲”。 只有让孩子了解正确的性知识,才能让他们在青春期少走弯路,避免像小琳这样,因为无知和害怕,差点付出生命的代价。 你觉得家长该如何跟青少年聊性教育?身边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如果是你,会怎么引导孩子正确看待 “性”?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也希望更多家长能重视起来,给孩子补上这堂 “重要的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