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李嘉诚心里应该不是滋味,全运会火炬在粤港澳大湾区传递,香港四大家族去了三家,澳门何家也参加了,唯独李嘉诚两个儿子没有参加,为什么不参加这么重要的活动,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了。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 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那天香港中环的长江集团中心门口,红油漆顺着玻璃墙往下淌,一抹刺眼的红晕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扎眼。 一个中年男子被几名保安按在地上,他嘴里还在喊着要见李嘉诚。人群围观,有人拍视频,有人摇头。没人知道他到底遭了什么不顺,只知道这场突兀的闹剧,像一块石头,刚好砸在那位“超人”的名声上。 很长一段时间,李嘉诚这三个字在香港几乎等同于“成功”,他从塑胶花做起,白手起家,靠一手敏锐的商业嗅觉成了香港最有影响力的商人,他捐学校、捐医院,香港大学医学院就冠着他的名字。 那时的他,代表的是“香港精神”——勤奋、智慧、抓得住机会,可如今,李氏家族的名字出现在新闻里,多半都带着“撤资”“出售”“缺席”这样的词。 这次的火炬传递,本来是香港的大事,四城同传,象征着大湾区的融合与共进。郑家、郭家、何家都到场,家族代表一个比一个积极。 郑裕彤的孙女笑着传火炬,郭得胜的孙子第二次当火炬手,何超琼、何超凤姐妹在澳门温情接力,场面洋溢着一种仪式感。 而李嘉诚家族,却一个人都没来。李泽钜、李泽楷都没露面,旗下企业连象征性的赞助都没有、那空着的位置,不仅冷场,也让人看清了一种距离。 这种缺席不是偶然,近几年,李氏家族的动作几乎都在往外,十年间,他们在香港和内地套现超两千亿港元。 2016年之后,更是陆续卖掉上海、成都、珠海的多个项目,就连大湾区也没放过,惠州泷珀花园的房子打到四折,一套最低四十万,抛售的速度比台风还快。与此同时,他们在英国砸下三千多亿港元,买电网、买天然气管道、买港口。说白了,就是把根一点点拔起来,往海外移。 李泽钜的名字今年也从香港特首顾问团里消失了,这个团曾是香港最高层的智囊圈,李家几乎一直在其中有席位,如今被“请出”,多少带着点政治意味,外界都明白,这大概跟前阵子的港口出售计划脱不了关系,国家市场监管部门已经介入,交易在批准前不得实施。商人讲利益,政府讲态度,这种“气氛”,你懂的。 如果说以前的李嘉诚,是那个带着香港向上爬的“灯塔”,那如今的李家,更像一个关掉灯的人,别人都在为大湾区的发展热情奔忙,他们却默默收手,有人替他们解释,说这是资本的理性流动,哪里安全、哪里有利可图,就往哪去,也有人冷笑,说那不是理性,是凉薄,一个在这片土地赚到无数财富的家族,在需要他们表态的时候转身离开,难免让人心凉。 反观其他几大家族,态度截然不同,郭氏的新鸿基在油尖旺一带的地标几乎遍地开花,郑家在广州投了康养中心,何家把文旅版图铺到了珠海,大家都在用行动表态:香港要和内地融合,大湾区是未来,火炬传递不过是一场象征,他们的出席,是明白姿态,而李家缺席,则像是一种无声的“我不在其中”。 商人逐利本无罪,但在香港这样的城市,商人不仅是商人,他们曾是城市的象征,过去的李嘉诚被称为“超人”,是因为他代表了一个普通人也能翻身的希望。 如今,他代表的却是“安全第一”的撤离逻辑,资本可以冷静,但公众的情感是温度计,对很多老香港人来说,失望不是因为李家有钱,而是因为他们不再像“自己人”。 或许李家真有他们的算盘,也许他们早已把世界当成棋盘,但对香港来说,火炬的意义不止是火,那是一种传承,一种“我仍在你身边”的象征,别人举着火往前跑,他们选择退场,这种沉默,比任何声明都更刺眼。 风吹过长江中心的大厦外墙,洗净了那层红油漆,却洗不掉人心里的印记,那抹红像一个隐喻——有人愤怒,有人怀旧,有人仍在等待那个“超人”回头,可现实是,资本早已乘风远去,时代的火炬仍在传递,只是有的人接了,有的人,早已放下。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