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账本”曝光:运行了20余年,2500亿投入如今回本了吗? 三峡大坝的2500亿投入早就回本了,而且这笔账算下来,收益比当初预想的还要多得多。 当初计划投入2500亿,实际执行中因为电站提前发电赚钱,最后花了不到2100亿,光这一点就已经省了不少。这笔钱主要花在三方面,大坝本身的建设、113万库区移民的安置,还有发电机组这些设备,每一分都花在了实处。 最直观的回本来源是发电。2003年首台机组开始发电,到2025年9月累计发电量突破1.8万亿千瓦时,而光是“十四五”这五年,发电量就超4230亿千瓦时。 按家庭用电算,够14亿人用一年还多;按工业用电价0.25元/度算,光卖电就挣了4000亿,是初始投资的1.6倍。 这些电通过“西电东送”送到华东、华南,多年平均下来能占全国水电产量的10%。2020年发了1118亿度创世界纪录,2023年发电量再创新高,这些电不光省钱,还特环保——累计相当于节约标准煤5.5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9亿吨,连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这些污染物也少排了不少。 现在三峡还和周边水库组成了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通过“六库联调”让发电效率更高,成了能源安全的“压舱石”。 看不见的“安全账”更值钱。三峡大坝有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就像长江的“大水盆”,运行二十多年累计拦洪70次,拦住21次编号洪水,总拦洪量超2200亿立方米。单说“十四五”这五年,拦洪总量就突破290亿立方米。 2021年长江上游秋汛,最大洪峰流量达55000立方米每秒,三峡水库精准“削峰”,把下游压力大大减轻;2024年汛期的3次编号洪水,三峡累计拦洪126.8亿立方米,最高水位涨到166.55米,不光降低了中下游水位,还为团洲垸堤防抢险创造了条件,避免了分洪造成的损失。 以前荆江河段十年就可能淹一次,现在能扛百年一遇的洪水,直接减少洪灾损失约1000亿元,护住了中下游1.5亿人和2300万亩耕地。1998年洪水的教训大家还记得,有了三峡大坝,这样的损失就能大幅避免。 长江航运的变化更明显。以前宜昌到重庆段水深不足1.5米,船大了走不了,年货运量不到1000万吨。现在航道加深到5米以上,万吨级船队能直达重庆,“十四五”以来三峡船闸过闸货运总量超过7亿吨,2023年一年就达1.68亿吨。 2025年上半年货运量又达8307万吨,同比涨了10.4%。重庆果园港以前不起眼,现在成了西部最大内河枢纽港,年集装箱吞吐量超100万标箱;秭归茅坪游轮母港开港后,不光方便了运输,还带火了旅游。 船老板们最划算:运输成本从每吨56.1元降到35元,单次航行能省10多万元,每年光燃料费就省50亿。 而且三峡升船机还成了“快速通道”,累计送过170多万旅客和1500多万吨货物,以前过坝要花大半天,现在几小时就到了。二十多年下来,航运间接创造的效益超7000亿元,还带动了沿江物流、加工产业发展,催生了不少就业岗位。 这笔2500亿的投资,不仅建起了发电站,更建起了长江的“安全闸”和“黄金道”,怎么算都划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