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副总统万斯频繁威胁中国,公开放话:“中国若不接受关税,将考虑直接动武!”殊不知,美国“黑石大佬”看透了一切,称“美国正在把中国逼成无法战胜的对手!” 先得搞清楚万斯口中 “关税” 的来龙去脉,这可不是简单的贸易摩擦。自 2018 年以来,美国先后对中国数千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税率最高时超过 25%,理由从 “知识产权保护” 到 “产业竞争” 不断变换。 即便后来经过多轮谈判,部分关税有所减免,但截至 2025 年,美国对中国仍有超过 3000 亿美元的商品维持着额外关税。万斯此次威胁 “不接受关税就动武”,本质上是想通过极端手段强迫中国在经贸谈判中让步,甚至接受美国单方面制定的 “规则”。 可这种把军事威胁当谈判筹码的做法,完全违背了国际贸易的基本准则,也彻底暴露了美国 “霸权主义” 的本质 —— 只要不符合自身利益,就不惜用强权施压,丝毫不在意国际秩序的稳定。 更离谱的是,万斯的威胁根本不符合美国的实际利益。中国是美国许多行业的重要贸易伙伴,关税加征的代价最终大多转嫁到了美国企业和消费者身上。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 年美国进口商因对华关税多支付了超过 800 亿美元成本,其中家电、服装等民生商品价格平均上涨 15%,直接推高了美国的通胀水平。 而中国的应对则显得理性且有力 —— 一方面通过扩大与其他国家的自贸合作,降低对美市场的依赖,2024 年中国与东盟、欧盟的贸易额分别增长 8% 和 6%,有效对冲了美国关税的影响。 另一方面,中国加速推进产业升级,在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不断突破,2024 年中国电动汽车出口量超过 500 万辆,全球市场份额突破 30%,其中对欧洲、东南亚的出口增速都超过了 50%。这些成果,恰恰是美国关税压力下 “被迫成长” 的证明,也印证了苏世民的判断。 苏世民作为深耕全球投资数十年的 “黑石大佬”,比万斯这类政客更懂经济规律和国际竞争的本质。他在近期的一场经济论坛上直言,美国对中国的关税打压和极限施压,看似是想遏制中国发展,实则在倒逼中国加速自主创新和产业链升级。 “过去中国可能还在部分领域依赖美国技术和市场,但现在美国的每一次打压,都在让中国变得更独立、更强韧。” 苏世民举例说,在半导体领域,美国的技术封锁让中国在芯片设计、制造设备等环节投入了数千亿资金,2024 年中国本土芯片自给率已从 2018 年的 15% 提升到 35%。 在能源领域,美国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限制,反而让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风电设备出口国,2024 年新能源产业出口额突破 5000 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60% 以上。 “当一个国家被逼到必须靠自己解决所有问题时,它最终会形成无法被超越的竞争力,这就是美国正在犯的致命错误。” 万斯的威胁言论,也遭到了美国商界的广泛反对。美国商会、全美制造商协会等机构联名致信白宫,警告 “军事威胁只会让中美经贸合作彻底破裂,最终损害美国企业的利益”。 美国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就公开表示,对华关税已让其每年多支出超过 20 亿美元,若局势进一步升级,可能不得不关闭部分美国本土门店。而中国的态度则始终明确 —— 愿意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美国开展经贸合作,但绝不接受任何胁迫和威胁。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在回应万斯言论时强调:“经贸问题应该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军事威胁不仅无效,还会严重破坏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美国应停止这种危险的试探。” 从当前局势来看,万斯的极端言论更像是美国国内政治博弈的工具,试图通过 “对华强硬” 争取保守派支持,但这种做法显然脱离了现实。 苏世民的警告则提醒美国:在全球化时代,各国利益深度绑定,靠打压和威胁无法实现自身利益,反而会把对手逼向更强的位置。 对中国而言,美国的压力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持续推进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才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站稳脚跟;而对美国来说,若不及时调整对华政策,继续沿着 “对抗” 的道路走下去,最终可能真的如苏世民所说,亲手把中国逼成 “无法战胜的对手”,这恐怕是美国最不愿看到的结局。 这场交锋不是偶然。 它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世界不再接受霸权逻辑,实力与尊严必须靠事实赢得。 当万斯还在用“乡巴佬”侮辱中国时,中国的高铁正在印尼飞驰,华为5G网络已在中东覆盖,比亚迪电动车占据泰国市场40%份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