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防部宣布了,正式就网上流传的“我方在南海使用强大电磁攻击致使对方飞机坠落”的说法辟谣,表态称未动用所谓的高威力电磁武器,但同时提醒公众,这类电磁手段确有可能对飞机航电系统造成干扰或损害,需要通过技术和调查来甄别真相。 要弄明白这事儿的来龙去脉,得先说说那则传言的源头。最早是 10 月底,境外某军事论坛突然出现帖子,声称 “10 月 28 日有架外国侦察机在南海某海域失联,疑似被中国电磁武器攻击导致航电故障坠毁”,还附了一张模糊的卫星图片,说拍到了 “疑似电磁发射装置”。 随后这消息被不少自媒体转载,甚至有人添油加醋说 “这是中国展示电磁作战实力”,还有人猜测 “被击落的是美军 EP-3 侦察机”,一时间各种说法满天飞,连一些国外媒体都跟着报道,让传言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面对这些混乱的信息,国防部在 11 月 6 日的例行记者会上给出了明确回应。发言人谭克非直接表示,相关传言 “与事实严重不符”,中国军队在南海的行动始终遵守国际法,从未动用过高威力电磁武器攻击任何飞行器。 同时他也客观提到,电磁环境本身就比较复杂,无论是自然产生的电磁干扰,还是人为使用的电磁设备,都有可能对飞机的导航、通信等航电系统造成影响,甚至导致设备故障,所以不能仅凭猜测就下结论,必须通过专业的技术检测和详细调查,才能弄清楚具体原因。 其实了解电磁武器和航电系统的人都知道,这类干扰确实存在可能性。飞机的航电系统就像 “大脑和神经”,负责处理导航数据、控制飞行姿态、保持通信联络,而它对电磁信号非常敏感。 比如自然界的太阳耀斑、雷电都会产生强电磁辐射,曾经就有民航客机因为遭遇强雷暴,导致导航系统短暂失灵,不得不紧急备降;人为因素里,像地面的雷达、通信基站,甚至是其他飞行器的电子设备,要是频率相近或者功率过大,也可能造成干扰。 至于专门的电磁武器,虽然各国都在研究,但真正能达到 “一击击落飞机” 的高威力型号,技术门槛极高,而且使用时会产生明显的电磁信号特征,很容易被监测到,并非像传言里说的 “悄无声息就能击落”。 这次传言之所以能快速扩散,和南海近期的军事活动频繁也有关系。10 月以来,美军先后派出多架 EP-3E 电子侦察机、RC-135V 战略侦察机前往南海空域活动,频率比 9 月增加了近 30%,中国海军也在南海开展了例行性训练,双方的活动叠加让区域关注度上升,也给了传言滋生的空间。 不过国防部早就明确,中国军队在南海的训练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必要举措,始终保持专业克制,不会主动挑起任何冲突。 值得注意的是,国防部在辟谣时还提到了 “信息甄别” 的重要性。谭克非提醒公众,现在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有些别有用心的人会故意编造虚假信息,煽动对立情绪,大家要提高辨别能力,不要轻信和传播没有可靠来源的传言,避免被误导。 同时他也表示,对于任何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行为,中国军队都会依法采取必要措施坚决应对,但绝不会滥用武力,始终致力于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 目前,关于传言中 “飞机坠落” 的消息,没有任何国家的官方机构发布相关通报,所谓的 “卫星图片” 也被专业人士指出存在像素模糊、坐标不符等问题,真实性存疑。 看来要揭开真相,还得等更多可靠的信息披露,而国防部的这次辟谣,无疑给混乱的舆论场注入了理性的声音,也让大家更清楚地认识到,看待这类问题不能只看表面传言,更要关注官方发布的权威信息和专业的技术分析。 信息来源:中国国防部官网《国防部新闻发布会实录(2025 年 11 月 6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