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在滕县保卫战中,王铭章看着距离自己一千多米的龟尾寿三,问旁边的副官“

风景繁华 2025-11-05 10:59:09

1938年,在滕县保卫战中,王铭章看着距离自己一千多米的龟尾寿三,问旁边的副官“这个距离能不能打到他”,副官没有多说一句话,而是举起了自己的枪,只听三声枪响之后,龟尾寿三从马背上摔下来。[ok] 这支来自四川的部队装备极为简陋,每个士兵只有一杆老式步枪和两枚手榴弹,脚上穿着草鞋。 他们的任务是在这里坚守四天,为台儿庄方向的布防争取时间。 战斗前夕,王铭章在城墙上观察敌情时,发现一名身着黄呢子大衣的日军军官正在指挥部署。 此人是日军联队长龟尾寿三,王铭章询问身旁的副官李绍坤这个距离有没有把握? 李绍坤举起手中的步枪,屏息瞄准,三声枪响过后,远处的日军军官应声倒地。 目睹这一幕的守城士兵们精神大振,阵地上响起一片叫好声,这个精准的狙杀,让守军面对强敌时多了几分信心。 接下来的战斗远超想象,日军在二十余辆坦克掩护下发起强攻,炮兵部队向城墙倾泻炮弹,空中还有战机轮番轰炸,守军阵地上硝烟弥漫,砖石横飞。 这些被称为“草鞋兵”的川军将士,用最原始的方式抵抗着现代化军队的进攻。 没有反坦克武器,战士们就把五枚手榴弹捆成一束,匍匐前进到坦克附近引爆。 城墙出现缺口时,官兵们用沙袋和自己的身体堵上去。 战斗进行到第三天,守军伤亡已超过三分之二,弹药所剩无几,粮食早已吃完,伤员们躺在废墟中继续战斗。 王铭章在电报中向战区司令部报告,决以死力拒守,以报国家。 3月17日午后,日军终于突破城墙,王铭章率领残余的警卫排转入巷战。 在十字街口的激战中,这位师长身中数弹,倒在了断壁残垣间,他实现了战前“城存与存,城亡与亡”的承诺。 当晚副官李绍坤带着几名士兵,冒着炮火在废墟中寻找师长的遗体。 他们在月光下辨认出那熟悉的身影,小心地将遗体运出城外,经过一夜跋涉,终于突破日军封锁线。 滕县虽然失守,但这场持续四天三夜的阻击战,为台儿庄赢得了宝贵的布防时间。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若无滕县之死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 王铭章的灵柩运回四川时,沿途民众自发设祭,在重庆码头,十万市民肃立迎灵。 看了王铭章将军和滕县保卫战的故事,评论区直接炸了。 “千米外三枪毙敌,这枪法简直是战神附体!放在今天就是顶级狙击手的水平。” “城在人在,城破人亡这八个字,是用生命写就的誓言,比起现在某些动不动就投降的,这才是真军人!” “其实关于将军具体怎么牺牲的有不同说法,但这不影响他的英勇。” “这才是过命的交情!自己突围都难,还要冒着危险把师长遗体带出来,现在的职场哪有这种情义。” “每次路过都会驻足,我爷爷就是川军,他说这尊雕像最真实,当年他们就是穿着草鞋打的仗。” “122师四千人对抗日军上万精锐,装备差了几个代差,居然能坚守四天,这简直是军事史上的奇迹。” “英雄从来不是一个人,是一个师长,是一个神枪手副官,是那些用身体堵缺口的士兵,是送饭的老百姓,这才是真实的抗战史。” 如果时光能倒流,让你给坚守滕县的川军将士送一样东西,你会选择送什么?是现代的防弹衣、急救包,还是一封感谢信?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选择,说说你的理由。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0 阅读:0
风景繁华

风景繁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