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城”南昌在航空新赛道上加速“振翅高飞”

新浪财经 2025-11-05 08:58:37

天上战机上下翻飞,发动机轰鸣声划破长空;地上人头攒动,不时发出阵阵欢呼声;场馆内,人潮涌动,观众纷纷拿着手机,与大国重器合影,这是2025南昌飞行大会暨航空产业博览会每日都在上演的场面。

10月31日-11月2日,2025南昌飞行大会暨航空产业博览会在南昌瑶湖机场举行。连续举办7届的南昌飞行大会不仅是一场蓝天盛会,更是英雄城南昌推动航空产业加速“振翅高飞”的重要引擎。

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赣江新区党工委书记李红军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南昌坚定不移将航空产业作为重点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力推进、倾力打造,持续做大规模、提升能级。期盼以大会为桥梁,深化与全球航空界的交流合作。

他还表示,希望依托南昌飞行大会等活动平台,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推动行业协作,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培育良好产业生态,携手推动南昌航空产业蓬勃发展,不断擦亮南昌航空之城品牌。

开幕式现场。徐国亮摄

航空“南昌造”亮相飞行大会

“七机开花”“四机如影随形”“落叶飘”……一连串惊险而惊艳的飞行动作引来现场观众阵阵惊呼;C919与C909首次组成的3机编队进行飞行展示,C919缓缓驶过观众身旁,观众纷纷招手,与国产大飞机“互动”。

本次飞行大会最大的看点是迎来了中国空军航空大学“天之翼”飞行表演队、俄罗斯“勇士”飞行表演队、欧洲“空中骇客”飞行表演队、“空中魔术师”飞行表演队等8支享誉业界的王牌机队,为观众带来一场超越想象的视觉盛宴。这也是南昌飞行大会首次迎来军机飞行表演队。

此次现身飞行大会的初教-6、C919飞机、C909飞机都有“南昌造”的身影,因此,此次飞行大会也是江西航空工业制造的一次集中展示——初教-6由中国航空工业洪都研发生产;C919的前机身和中后机身两大机体结构部件都在南昌生产,约占机体的25%;位于南昌的中国商飞江西生产试飞中心交付的C909飞机占全国交付量的三分之一。

南昌是我们国家航空工业的发源地,创造了新中国飞机制造领域的“多个第一”:新中国第一架自制的飞机初教-5,第一架多用途民用飞机运-5,第一架自行设计制造的飞机初教-6,第一架超音速喷气式强击机强-5,第一架喷气式高级基础教练机K-8,第一架高级教练机L-15……

初教-6由中国航空工业洪都研发生产。谢瑞强摄

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宇航学院副院长熊俊辉教授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南昌航空产业起步早,具备很强的航空产业根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构建出覆盖研发、制造、飞行、保障的完整产业链。“航空工业代表了制造业最高科技水平,因此,航空产业在南昌产业中的地位非常高。”

2008年,江西省正式提出建设南昌航空工业城,以承接C919大飞机部分零部件项目为牵引,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落户。如今,南昌已经成为国内唯一集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发、中国商飞三大航空央企的产业片区,具备军机民机整机、航空发动机、大飞机部件生产能力。据了解,目前有60余家航空企业聚集南昌航空城,形成了以龙头为引领,本土企业为支撑的梯度格局。

从有人机到无人机、从单机制造到产业链集群,从教练机到大飞机配套,南昌航空产业正加速“腾飞”。据悉,目前南昌市共有航空制造及相关企业108家,2024年,南昌航空产业实现营业总收入超过900亿元。

L-15A是中国航空工业洪都研发生产的高级教练机。谢瑞强摄

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则将推动航空产业进一步做优做强。2023年,江西将航空产业列为“1269”行动计划的重点产业之一,将未来航空确定为江西省六大未来产业之一。

“这种重视对我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支持。南昌航空大学去年将飞行器工程学院拆分建设成航空宇航学院和动力与能源学院,进一步加快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牵头建成低空技术与工程江西省学科交叉中心,专门成立了低空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在省教育厅资助下设立了一系列先导项目,着重开展低空产业技术研发和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熊俊辉告诉澎湃新闻,“在专业设置和改革上,学校正在加大低空技术与工程学科建设,不断提升专业与未来航空产业的匹配度,为航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在这次飞行大会上,我们学校也设置了展台,展出了我们最新的低空科技成果,不少家长带着孩子过来参观咨询,比如咨询学校的概况、高考录取分数等,”熊俊辉说,“有些小孩年龄还是比较小的,但是家长还是对专业和录取分数感兴趣,一方面说明大众认可航空产业在未来产业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也体现飞行大会在科普、激发年轻人对航空航天兴趣的重要作用。

一位来自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的汪姓初二学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自己是一名军事爱好者,第一次来到飞行大会,能看到官方展示的歼-35A、攻击-11无人机和各种导弹非常开心。当记者问这位学生以后想从事什么行业的时候,他脱口而出:“我的梦想是以后成为飞机设计师或飞行员,我小学时候就想长大后成为一名战斗机驾驶员。”

南昌飞行大会目前已经成为加强与相关各方的交流合作,汇聚更多优质项目、高端人才、创新资源和航空航天科普的重要平台。南昌飞行大会既为南昌航空产业引入先进经验与资源,也推动本地企业“走出去”对接全国市场,激活了产业协同发展的新动能。据了解,本次南昌飞行大会开幕式当天,有23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额达167亿元,涵盖航空、低空经济、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

此前,南昌市委常委、副市长马煜洲在南昌飞行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也道出了大会的核心价值——“南昌飞行大会不仅是集中展示航空产业最新成果与前沿技术的平台,更是推动产业交流协作、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盛会。”

K-8是中国航空工业洪都研发生产的喷气式高级基础教练机。谢瑞强摄

低空经济蓬勃发展

此次飞行大会的主题是“低空无界,赣向未来”,这一主题也反映了南昌乃至江西对低空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

澎湃新闻记者在飞行大会室内展馆注意到,一批航空领域最新技术与成果亮相,通航飞机、各类型无人机、eVTOL等整机及其动力系统、复合材料,高教机整机结构件等,让观众领略到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

“这款eVTOL飞行器是首次在南昌飞行大会上亮相,它以新能源电动力驱动,可进行垂直起降,将来可以成为一些城市交通、个人通行的飞行器。”“这款eVTOL飞行器也可以运货,可在未来低空物流场景广泛使用”“这是油电混合动力130千克级垂直起降复合翼无人机专门用于洪涝灾害、森林火灾、地震灾区等复杂环境,能快速响应、垂直起降”……展馆内各企业或高校积极向客户或观众介绍自己的产品。

展馆内展示的飞行器。谢瑞强摄

低空经济企业或机构积极参展、各种类型产品满目琳琅、展馆内观众络绎不绝……这些场景集中体现了南昌低空经济产业正加速成长。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以无人驾驶飞行、低空智联网等技术组成的新质生产力,2024年全国两会将“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凸显了低空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中国民航局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作为从航空产业基础上“生长”出的新生态和新经济模式,南昌敏锐地捕捉到低空经济与自身优势的高度契合点,依托南昌航空城产业集群,正积极推动和布局低空经济,将资源要素进一步向低空经济领域倾斜,努力构建涵盖自主研发、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等相对完整的低空经济产业链条。

为进一步拓展低空经济产业空间、强化承载能力,南昌市在新建经开区启动规划建设南昌西部航空产业园。作为航空产业集群的重要延伸载体,该产业园将重点聚焦航空配套制造、低空应用等细分领域,与南昌航空城形成功能互补的产业布局。

彩虹无人机公司研制的YH-1000无人运输机。谢瑞强摄

在熊俊辉看来,现有的航空产业、航空人才和相关基础设施为南昌发展低空经济奠定了先发优势。凭借深厚的产业底蕴、持续的创新探索以及有力的政策支持,南昌低空经济发展未来可期。

2024年12月,南昌市印发《南昌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着眼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提升低空设施、完善低空服务、丰富低空场景、做大做强低空制造产业,到2027年,全市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突破160家,产业规模达到350亿元;建成150个以上起降场点,开通100条以上低空航线。

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和企业培育,一批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低空产业项目在南昌加速集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不断完善,南昌正在从传统航空制造基地向低空经济综合示范区稳步迈进,英雄城正在低空经济这一航空新赛道上加速“振翅高飞”。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