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方腊后,燕青归隐江湖,临走时他为什么要挑走一担珠宝?水浒传的结局很是悲凉,曾

官芊芊 2025-11-05 00:54:23

打败方腊后,燕青归隐江湖,临走时他为什么要挑走一担珠宝?水浒传的结局很是悲凉,曾经的一百零八好汉亲如兄弟,而在最后死的死,走的走。浪子燕青和兄弟们一起打败方腊之后,他没有选择再回到朝廷,而是拿着一担珠宝远走高飞,他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选择呢?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梁山好汉们拼尽最后一口气,终于把方腊这股势力给按了下去。这场仗打得惨啊,兄弟们死的死伤的伤,原本一百零八条好汉,能全须全尾站在班师回朝队伍里的,已经不到三分之一。   得胜的喜讯传回京城,龙颜大悦,传令三军凯旋受封。可就在这当口,有个人却悄悄打点起了行装。   这人就是浪子燕青。   他先去见了宋江,开门见山说要走。宋江愣住了,眼看就要进京领赏,这时候走不是前功尽弃吗?可燕青去意已决,只说要一担珠宝作酬劳。宋江虽不解,还是允了——毕竟这兄弟立下大功,这点要求不算过分。   其实燕青心里跟明镜似的。他早就看透了,这所谓的“招安”不过是个幌子。朝廷哪会真心接纳他们这些梁山草寇?不过是利用他们去打方腊,等两败俱伤之后,再慢慢收拾残局。他记得招安那会儿,高俅、蔡京那些奸臣皮笑肉不笑的样子,分明就是等着秋后算账。   可这些话他没法跟宋江明说。宋江一心想着报效朝廷,说破了天也不会信。   最让燕青放心不下的是卢俊义。这位他从小跟随的主人,待他亲如兄弟。临行前那个晚上,燕青跪在卢俊义面前苦劝:“主人啊,咱们立了这么大功,回去必定遭人嫉妒。不如就此隐退,落得个逍遥自在。”   卢俊义却摇头:“兄弟多虑了,圣上既已招安,岂会出尔反尔?”   燕青心里急啊,可他知道卢俊义的脾气——认准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这些年,他之所以还留在军中,大半是为了护着这个固执的主人。如今方腊已平,他再留下也无益,反倒可能把自己也搭进去。   挑着那担珠宝离开军营时,燕青回头望了一眼。晨曦中,旌旗招展,队伍整装待发。他知道这一别就是永诀,心里五味杂陈。这些同生共死的兄弟,此番回京凶多吉少。可他燕青能做的都做了,该劝的劝了,剩下的路,终究要他们自己走。   那担珠宝沉甸甸的,走在山路上发出清脆的碰撞声。有人可能会说燕青贪财,可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这根本不是钱的事。在梁山这些年,他燕青什么时候在乎过黄白之物?这担珠宝,更像是一种决绝的姿态——从此与朝廷两清,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再说了,乱世之中,没点盘缠怎么活?他燕青虽然一身本事,可总不能靠偷靠抢过日子。这些珠宝,够他找个地方安身立命,置办些田产,从此隐姓埋名。要是省着点花,说不定还能接济些落难的兄弟——虽然他知道,能活着离开京城的恐怕没几个。   山路越来越陡,燕青却越走越轻松。这些年来,他第一次感到如此自在。不用再看人脸色,不用再勾心斗角,不用再担心哪天就被推出去当替罪羊。他想起了在梁山的日子,那时候兄弟们多痛快啊,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哪像后来,处处受制于人。   忽然,他听见身后有马蹄声。回头一看,是个相熟的小校,气喘吁吁地追上来:“燕头领,卢员外让我给您带句话——他说您说得对,可是已经晚了。”   燕青心里一沉,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卢俊义这是后悔了,可开弓没有回头箭,现在想走也走不成了。他默默从担子里取出一锭银子递给小校:“回去告诉卢员外,就说燕青……祝他平安。”   望着小校远去的背影,燕青知道,这大概是他和主人最后的联系了。   继续上路时,他忽然想起李师师。那个京城里最负盛名的歌伎,曾经对他青眼有加。若是当初跟着她远走高飞,现在会不会是另一番光景?可转念一想,那样的话,他就不会经历梁山上那些快意恩仇的日子,也不会认识这么多肝胆相照的兄弟。   人生就是这样,有得必有失。   翻过这座山就是江南地界了。燕青打算找个临水的小镇住下,开个武馆或者茶馆什么的。他一身武艺总不能荒废了,教几个徒弟,把本事传下去。要是哪天有梁山旧部路过,也能有个落脚的地方。   他知道,用不了多久,京城就会传来噩耗。宋江、卢俊义他们,终究逃不过兔死狗烹的命运。到那时,他大概会找个清净地方,备些酒菜,遥祭这些故去的兄弟。   夕阳西下,燕青的身影在山路上越拉越长。那担珠宝在余晖中闪着细碎的光,像是为他照亮前路的星火。从此江湖上再也没有浪子燕青,只有一个寻常的过客,带着一身的传奇和满心的沧桑,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很多年后,有人在太湖边上见过一个中年男子,模样与燕青有几分相似,身边跟着几个学武的少年。那人使的一手好弩箭,却从不透露姓名来历。有人问起梁山旧事,他只是笑笑,转身望向北方,眼神里藏着说不尽的故事。   参考资料:科技信息:试析“浪子”燕青的人物形象  

0 阅读:24

猜你喜欢

官芊芊

官芊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