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的嘴,真跟开过光一样。他曾公开提醒,说芯片荒之后,下一个全球抢着要的,肯定是变压器。 放在几年前,谁能想到变压器这种看着“笨重又传统”的设备,会变成全球争抢的硬通货,毕竟在大家的印象里,这东西不像芯片那样高精尖,怎么突然就成了刚需中的刚需。 其实这背后全是实打实的需求在推着走,全球都在搞能源转型,《巴黎气候协定》一签,各国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建风电、光伏电站,可这新能源看着清洁,对变压器的需求却比传统火电夸张多了。 一个百万千瓦级的光伏电站,得配几百台分布式变压器,而同等规模的火电站两三台就够了,毕竟风电光伏都是分散布局,还得应对发电的波动性,没足够多的“调压阀门”根本没法稳定并网。 更别说电动车的爆发式增长,2020年全球电动车产量才307万辆,到2024年直接飙到1730万辆,四年翻了五倍还多,每台电动车里得装5到6台变压器,这数量比燃油车多了好几倍,再加上到处都在铺的充电桩,每个快充桩背后都得有专用变压器,这需求能不涨吗? 还没完,AI热潮又添了一把火,数据中心耗电量越来越惊人,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都算过,到2050年,配电变压器的需求量得比2021年多160%到260%,才能喂饱这些“电老虎”。 需求涨得这么猛,供给端却掉了链子,变压器不是手机壳,想造就能造,普通电力变压器的交货期现在已经涨到130周,差不多两年半才能拿到货,大型特高压设备更夸张,得等三到四年。 这东西的核心材料取向硅钢被称为“钢铁中的大熊猫”,技术门槛高,以前很多国家都依赖进口,就算现在有些企业想扩产,原材料采购都得排队半年。 而且生产周期长还不算,各国之前对变压器产业的重视程度不够,产能扩张一直慢悠悠,等到需求突然爆发,想加急都没辙。 美国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国内70%的变压器已经服役超过25年,有些甚至用了半个世纪,本土供应缺口高达30%,可它35%的配电变压器和80%的大型变压器都得靠进口,之前还把中国变压器列为“战略物资”搞禁运,结果现在自己陷入了“想换设备却没货”的僵局。 欧盟也没好到哪去,电网现代化项目图纸画好了,资金也到位了,最后卡在没设备可用,只能眼睁睁看着项目延期。 就在各国为变压器愁眉不展的时候,中国成了全球的“救命稻草”,2025年前八个月,中国变压器出口额冲到了297.11亿元,比去年同期涨了51.42%,8月单月更是卖出47.18亿元,增速飙到57.9%。 欧洲的采购最实在,前八个月从中国进口的变压器数量同比暴涨138.03%,拉美和非洲也不含糊,增速分别接近200%和80%,现在全球每卖出10台变压器,就有6台印着中国制造。 这可不是运气好,而是中国早就攒下了全链条硬实力,从取向硅钢到铜导线,核心材料都能自给自足,宝钢的硅钢品质过硬,江西铜业的铜导线供应稳定,不像欧美企业那样买材料还得排队。 而且中国既是最大的生产国,也是最大的消费国,国内特高压工程、新能源基建常年有大量需求,早就把产能锻炼得炉火纯青,别人要等两年半的货,中国10到12个月就能交付,价格还比欧美便宜两三成。 沙特搞“2030愿景”计划装机130GW可再生能源,对交货周期要求极严,最后还是中国企业凭借快速交付和全套解决方案,成了它最大的变压器供应商,2025年1-8月对沙特出口金额同比暴涨200%,达30亿元。 其实这波变压器紧缺,本质上是全球产业链重构和能源转型带来的供需错配,马斯克之所以能提前预判到,大概率是因为他搞特斯拉、星链,天天跟新能源、电网打交道,清楚产业链上的瓶颈在哪。 以前大家都盯着芯片这种高科技产品,觉得只有这些才会卡脖子,没人在意变压器这种“老伙计”,可偏偏是这种支撑性的核心设备,才是全球发展绕不开的关键。 现在各国抢变压器的架势,跟当初抢芯片一模一样,价格涨了60%-80%,部分高端品类涨幅甚至超过100%,就算这样还得排队等货。 这也能看出,全球发展到现在,早就不是单一产业能独善其身的,能源转型、电动车普及、AI发展,最后都得落到基础设施上,变压器就是那个默默托底的角色。 中国能在这场全球争抢中占据主导地位,靠的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多年来在制造业和产业链上的深耕细作,从材料到生产,从技术到产能,每一环都踩在了点上。 估计接下来几年,变压器的紧缺还会持续,毕竟电网建设和新能源转型都是长期工程,产能扩张也需要时间,而马斯克这波精准预判,又一次让大家见识到了他看透产业本质的眼光,只能说有时候大佬的嘴,是真的能提前嗅到风口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