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牌后面是夺命坑!23岁小伙喜宴后身亡,谁该负责? 陡峭的淤泥坝,昏暗的夜

枫叶漫天 2025-11-04 16:25:46

警示牌后面是夺命坑!23岁小伙喜宴后身亡,谁该负责? 陡峭的淤泥坝,昏暗的夜晚,23岁的青春,和一块看不清的警示牌——构成了一场无法挽回的悲剧。 事情过去这么多天,小张一家人仍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哥哥是去参加婚礼的,不是去赴死的。 10月28日,陕西吴起县薛岔村,一场婚礼正在举行。23岁的大四学生张某某特意从西安赶回老家,为朋友庆祝。夜晚十点,喜宴散去,他在路边方便时不慎滑入路旁的淤地坝。 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在黑暗中悄然消逝。 1 被忽视的危险 “我们到这里一看,心都凉了。”死者弟弟描述他们第一次看到事发现场时的感受。 婚礼主家门口就是一条乡村道路,路宽仅够两辆车勉强并行。路的边缘,没有任何过渡,直接就是陡峭的淤泥坝边坡。 这个淤地坝并非正规水利工程,而是多年前山体滑坡形成的堰塞湖,常年积水,深不见底。 在当地人眼中,这或许是个“都知道要小心”的地方;但对不熟悉地形的外来宾客而言,它更像一个潜伏在黑暗中的陷阱。 最令人痛心的是,现场并非完全没有安全警示。几块公示牌和警告牌就立在坝边,上面写着“严禁下河垂钓、游泳”等字样。 然而,在缺乏照明的乡村夜晚,这些牌子形同虚设。 2 生命逝去后的责任“罗生门” 悲剧发生后,家属在悲痛中开始追问:谁该为这样的安全隐患负责? 他们发现,要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几乎不可能。 街道办的说法是:赔偿问题找警方,水坝管理归水务局,加固护栏该交通局管。 交通运输局的回应更“专业”:这条路是按照设计图纸建设的,图纸上没护栏,所以就没建。路已经移交给街道办养护管理。 水务局则直接否认了管理责任:这个坝不是我们建的,也不归我们管。至于警示牌上为什么有我局人员名字?——我们是指导单位,不是负责单位。 听着这些部门的回应,让人不禁想起一个古老的寓言:兔子死了,皮该归谁?——猎人、地主、镇长各有各的道理,唯独兔子本身,已经不重要了。 3 乡村安全漏洞何其多 事实上,类似的“夺命陷阱”在广大农村地区并不罕见。 笔者走访过不少乡村,发现许多危险地段仅有“形式上的警示”:一块锈迹斑斑的牌子,一行模糊不清的字迹,就是全部的安全措施。 在白天,这些警示或许还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到了夜晚,当黑暗笼罩乡村,所有的警示都失去了意义。 更令人担忧的是,管理责任的模糊使得这些安全隐患长期得不到解决。“不归我们管”成了最好的推诿借口,而代价却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4 如何填平这些“夺命坑”? 血的教训应该换来实质性的改变。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件事可以立即做起: 第一,全面排查农村危险路段。特别是临近水域、悬崖、陡坡的道路,必须建立台账,明确管理责任主体。 第二,升级安全防护措施。在危险路段加装坚固的护栏,设置带反光功能的警示牌,有条件的地方还应安装路灯。 第三,明确管理责任。杜绝“都管就是都不管”的现象,建立首问负责制,确保每一个隐患点都有明确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第四,加强公共安全教育。特别是在红白喜事等人员聚集场合,主办方有责任提醒宾客注意周边环境安全。 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本该拥有无限可能的未来,却因为一个本该被防护的危险水域失去了生命。 他的父母并不想要什么赔偿金,只想要儿子回来。可是,无论多少金钱,也换不回那个活生生的孩子了。 相关部门还在继续他们的“责任推诿游戏”,而乡村的路边,不知道还有多少个类似的“夺命坑”,在黑暗中静静等待着下一个不幸者。 希望这一次,血的代价能换来实实在在的改变,而不仅仅是又一起被遗忘的悲剧。 爆料 分享今日的感悟 注:来源红星新闻,如有侵权和不实之处,敬请联系删除

0 阅读:0
枫叶漫天

枫叶漫天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