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纪实#主持几个论坛下来,我心有一丝悲凉。不仅仅是演讲者习惯自说自话,也不仅仅是自我经历的自嗨,当然也不是个人见解的坚持,或者是大而化之的理论,而是听众,几乎所有的听众都习惯于听,然后或激动或不满或依然自己说自己的话,就是不习惯问,不会问,也许根本就不想问。
而高谈阔论的更不习惯被别人问,或者即使问也不好好答,常常是答非所问,这当然也包括我自己。我自己也时不时地陶醉在自己编织的美好构思中,一泻千里、滔滔不绝。尤其是,发言者读稿子或者读PPT,让人更加难以接受。
正在央视举行的主持人大赛,点评嘉宾鲁健提出了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即主持人要有“讲述感”;而在评价另一个环节多人对谈时,鲁健则提出要有“对话感”,说话时照顾到其他人。
我主持一个圆桌论坛,就教育改革是观念最重要还是评价指挥棒最重要,征询几位参与嘉宾想法。当其中两位认为观念最重要,我举手赞同;听了另外三位说评价指挥棒最重要,我觉得亦有道理,也表示赞同。听众对我的摇摆不定和来回说一笑,我说,这是我目前对这个问题的最真实的思想状态,我们可以继续讨论,不求一定,只求琢磨和反思。我期许的正是这样子的一个讲述与对话的双重存在状。
其实,讲述感和对话感,不仅仅是对主持人,对所有从事公共传播的人、对所有面向大众讲话的人,甚至,对所有具备一定程度的文化人,都应做到。我建议并呼吁今后所有演讲者,尽量不读稿和读PPT,演讲后要留出时间给听众提问;所有听众要尽量根据演讲者的主题和观点提问,提问,提问。只有在演讲者的讲述和听讲者的提问与演讲者的回答中、才能形成对话感,从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正写着,又有两个邀请函,我一看内容和安排,就是读读读,或者是翻翻翻,让我当报幕员,算了吧,婉言谢绝。我更愿当现代文明人:不仅传播、更想到受众;不仅说了,更追求效果。呜呼哀哉,呜呼哀哉………(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