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刚把稀土卖美国?24小时紧急改口:只是聊聊而已,中国别误会?   十月末的东

论史家 2025-11-04 14:40:22

泰国刚把稀土卖美国?24小时紧急改口:只是聊聊而已,中国别误会?   十月末的东盟峰会本来是讨论区域合作的,可突然传出一条爆炸性的消息,泰国跟美国就稀土生意签了协议,声称要开放关键矿产出口。   就在国际社会都在因此事讨论时,泰国那边仅一天时间就变了口风,说压根没签什么有约束力的东西,就是坐下来聊了聊合作的可能性,没别的意思。   这前后反差搞得围观的人一头雾水,搞不懂泰国和美国到底是在搞什么。   美国这两年在稀土上的焦虑藏都藏不住,之前一直依赖的稀土供应收紧了,自家那些高科技产品、先进战机的生产都受了影响,库存撑不了太久。   因为他们急着要建不依赖别人的供应链,所以盯上了东南亚。   这次东盟峰会,特朗普一口气跟马来西亚、泰国都签了相关协议,马来西亚还承诺不限制对美出口,看着架势是想把东南亚变成新的资源基地。   为了让这些国家点头,美国也舍得下本钱,泰国就答应每年买不少美国的农产品和飞机,算下来是笔不小的单子。   泰国的稀土生意看着利润大,看背后牵扯的关系复杂,泰国手里是有稀土资源,但真要是跟美国绑太紧,那边的生意就得受影响。   毕竟很多贸易往来都是实打实的利益,不能说丢就丢,所以改口说是“聊聊而已”,本质就是不想把关系搞僵,两边都想讨好,两边都不得罪。   这种小心思在东南亚国家里不算新鲜,大家都想在大国之间找平衡,拿好处的同时尽量不惹麻烦。   美国费这么大劲拉拢东南亚,其实有个绕不开的坎,这些国家手里的稀土大多只是原矿,挖出来之后没法直接用,得经过提炼加工这道关键工序。   而这道工序,目前大部分还得靠这边来做,就算美国把原矿运回去,自己也没那个技术能力大规模处理,成本高得吓人。   之前有美国企业挖了矿,还得不远万里运到中国加工,再交着高额费用运回去,绕了个大圈子。   美国也想自己建加工产能,可不仅要砸很多钱,还得等十几年才能成型,短期内根本顶不上用。   不止泰国,马来西亚也跟美国签了协议,但私下里还在跟中国谈稀土加工合作。   澳大利亚的企业跑到马来西亚建加工厂,看着是要跟中国抢生意,可成本比中国高不少,还得靠美国的补贴才能维持。   这些操作都说明,想彻底绕开现有的供应链体系根本不现实,所谓的“去依赖”更像是喊口号,真要落地全是难题。   东南亚国家心里也清楚,美国给的好处是一时的,长期的产业合作还得看实际能力。   所以他们一边接美国的单子,一边不敢断了这边的合作,生怕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美国的焦虑其实藏不住,军工生产受影响,农业出口也遇到麻烦,这些压力都逼着他们赶紧找到突破口。   拉上东南亚建供应链,既能给国内产业吃颗定心丸,又能在谈判桌上多些筹码。   可东南亚国家的小算盘打得更精,没人愿意真的选边站,泰国改口就是最直接的证明,利益面前,谁都不会把话说死,更不会把路走绝。   这件事最核心的不是泰国改不改口,而是暴露了全球稀土格局里的真实处境。   美国想靠政治手段重构供应链,忽略了产业规律,稀土这东西,不是有矿就能说了算,加工技术、产业配套才是关键。   那些喊着要“去中国化”的国家,到最后会发现,就算找到了矿源,也跳不出现有的产业循环。   泰国的摇摆更说明,小国在大国博弈里没太多选择,只能走平衡木,既不想得罪美国,更不敢失去中国这个重要的合作伙伴。   美国牵头建的所谓“朋友圈”供应链,其实漏洞不少,东南亚国家的加工能力上不来,澳大利亚的矿再丰富也没用,日本的技术也没法快速量产。   反观我们这边不仅能加工,还在不断巩固技术优势,甚至把加工能力输出到其他国家,形成更稳固的合作网络。   这种实打实的产业能力,不是靠签几个协议、给点补贴就能轻易撼动的。

0 阅读:39
论史家

论史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