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会晤后,这些国家终于认清了自己地位。 俄罗斯,上不了桌了。没有所谓的三足鼎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现在俄罗斯的经济规模根本配不上其大国地位。它已经被美西方制裁废了,只能靠着丰富的资源苟延残喘,如果没有蘑菇遗产,可能早就成了餐桌上的肉了。 这话说得没错,俄罗斯“上不了桌”的根子,就出在“钱袋子”上——经济基础不行,再想当“话事人”也没底气。 俄罗斯现在的经济规模那可是相当的“单薄”。说出来可能有人不信,它全国一年赚的总钱数(就是常说的GDP),还不如咱们国家的广东省、江苏省。早几年2020年的时候,广东就已经超过俄罗斯了,现在差距更明显,咱们国家一年的经济总量是俄罗斯的十倍还多,美国更是它的十三倍。 你想啊,中美坐下来谈的都是啥?关税怎么调、新能源产业链怎么建、全球贸易怎么顺畅,这些事儿都得靠真金白银的产业实力说话。俄罗斯连自家的日常用品都得靠进口,比如以前超市里的可口可乐、耐克鞋,制裁后要么没了要么涨价,哪有底气掺和这些大议题? 而且美西方那上万项制裁,真是把俄罗斯经济的“筋骨”都快打断了。最开始制裁刚下来的时候,俄罗斯的钱(卢布)贬得一塌糊涂,本来79卢布能换1美元,一下子跌到150卢布换1美元,老百姓手里的钱突然就不值钱了。到商场买东西,国外的信用卡刷不了,连美元现金都没人要,只能用当地的卡。 更要命的是工业受的打击,俄罗斯想造点先进的机器,结果芯片、精密机床这些关键零件全被禁运了,连汽车厂都没法造新款车,只能接着产十几年前的老款式。那些靠出口赚钱的企业更惨,以前主要卖给欧洲,制裁后渠道断了,只能转道卖给印度、土耳其,还得便宜卖,利润薄得像纸。 有人说俄罗斯不是有石油天然气吗?这话没说错,但这恰恰是它“苟延残喘”的证明。现在俄罗斯国家一半的收入都靠卖能源,石油、天然气占了外贸出口的六成。就像家里只靠卖老祖宗留下的矿过日子,虽然能混口饭吃,但手里没别的活计,哪天矿价跌了或者没人买了,日子立马就过不下去。 之前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俄罗斯只能绕远路通过土耳其卖气,成本高了不少,还得看别人脸色。而且靠资源赚钱会把其他产业都“养懒”,俄罗斯的制造业早就跟不上了,想买点先进的无人机都得从中国进口,这样的经济结构,怎么跟中美比? 这时候就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意思了。国际上说话有分量的国家,要么像中国这样,啥都能造,从手机到高铁,全球都得用咱们的东西;要么像美国那样,掌握着高科技和美元霸权,能定全球的规矩。 俄罗斯呢?除了能源没别的拿得出手的,中美谈关税豁免、稀土供应这些能影响全世界物价和工厂开工的大事,它插不上嘴,因为这些事儿跟它的产业八竿子打不着。之前普京找美国会晤,说白了也是想让美国放松点制裁,好缓解自家的经济压力,这哪是大国该有的主动姿态,分明是被逼得没办法了。 所以说,这“蘑菇遗产”——核武器,真是俄罗斯的“保命符”,要是没有它,以现在的经济状况,可能早就被美西方拿捏得死死的。你想啊,俄罗斯经济这么弱,美西方为啥不敢直接派兵跟它硬碰硬?就是怕核战争。但核武器只能保住安全,保不了经济地位,更没法让它回到“三足鼎立”的桌子上。 说到底,中美会晤就是面镜子,照出了谁才是真正能定全球调子的国家。俄罗斯不是不想上桌,是手里没足够的“筹码”——没有能影响全球的产业,没有厚实的经济底子,光靠能源和核武器,只能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却没法在核心议题上说话算数。 俄罗斯“上不了桌”,不是贬低它,是看清了现实:大国地位从来不是靠喊出来的,得靠实实在在的经济实力撑着,没了这个根基,再响亮的名头也没用。要是哪天真没了核武器这个“护身符”,又没有经济翻身,那日子可就真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