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食堂卖帝王蟹何错之有?高校治理应多些务实与包容,我们关注点应该是低价饭菜

三爷论道 2025-11-04 11:03:00

南京大学食堂卖帝王蟹何错之有?高校治理应多些务实与包容,我们关注点应该是低价饭菜的保质保量! 南京大学食堂推出售价999元的帝王蟹套餐,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舆论场中引发热议。批评者多冠以“误导价值观”“制造攀比”“不顾贫困生感受”等罪名。然而,情绪化的指责之外,我们更需一份理性审视。笔者认为,南大食堂此举非但无过,反而折射出高校后勤服务多元化、市场化的正常探索,部分争议实属小题大做,社会关注更应回归高校食堂的本源使命。 首先,一流学府提供多元化餐饮选择,是尊重市场规律与不同消费需求的体现。 南京大学作为国内顶尖高等学府,汇聚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和科研人员。这个群体规模庞大,其年龄、地域、经济背景和消费能力本就存在客观差异。有节俭度日的寒门学子,自然也有追求生活品质、具备相应消费能力的师生。为何一个校外的餐厅可以名正言顺地提供高端菜品,而高校食堂一旦涉足便成“原罪”?食堂的核心功能是保障餐饮,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必须固守“大锅饭”思维,只能提供品类单一、价格低廉的菜品。在确保基本伙食供应的前提下,引入部分高价特色窗口,满足不同层次的差异化需求,正是服务精细化的表现。只要交易遵循“买卖自由、明码标价”的原则,没有强买强卖,这便是健康的市场经济行为,无可指摘。 其次,将“帝王蟹”与价值观误导强行捆绑,是对当代大学生心智成熟度的低估和污名化。 批评声中最为刺耳的,莫过于认为此举会助长校园拜金风气,腐蚀学子心灵。此论调看似忧心忡忡,实则站不住脚。大学生,尤其是像南大这样的名校学生,绝大多数已是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他们经过激烈竞争踏入一流学府,其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理应得到基本信任。社会本就是多元而复杂的,充斥着各种层面的“诱惑”。大学的功能之一,正是帮助学生认知社会、适应社会。如果连食堂里一道自由选择的高价菜都能被视为洪水猛兽,都能动摇其心志,那么他们将来如何面对真实社会中更为严峻的财富、权力与价值观冲击?真正的教育,不是营造一个无菌的温室,而是培养学生在复杂环境中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与其杞人忧天,不如相信学子们的定力。经受不住这点“小诱惑”,更应反思的是个人修养,而非归咎于一道菜的存在。 再者,舆论的聚焦点严重失准,公众更应关注高校食堂的“基本盘”是否坚实。 这场争论暴露了舆论场中的一个不良倾向:热衷于追逐吸引眼球的符号化事件,而忽略了更为根本的民生问题。帝王蟹因其价格和象征意义成为话题,但社会和媒体真正应该倾注全力监督与追问的,是高校食堂里那些售价几元钱的饭菜是否量足质优?大锅菜里能否见到实实在在的肉片?低价套餐的营养搭配是否均衡?最重要的是,学校为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了怎样切实有效的保障机制?例如,畅通的助学金申领渠道、物美价廉的“特价窗口”、甚至“一分钱爱心早餐”等隐形资助项目,这些才是保障教育公平、托底学生尊严的关键。如果普通伙食和贫困生保障工作做得扎实到位,那么在此基础上,提供一两道“改善型”菜品,又何尝不是校园包容性与人文关怀的体现?本末倒置的讨论,只会浪费公共注意力资源,无益于实质问题的解决。 综上所述,对南大食堂售卖帝王蟹的口诛笔伐,多少有些反应过度。一所现代大学的管理,既需要保障公平底线的“温情”,也应包容市场选择的“活力”。我们乐见高校食堂在做好大众餐饮保障这一“必答题”的基础上,勇于尝试满足多元需求的“附加题”。社会的监督之力,应更多地用于鞭策高校筑牢食品安全与公平的底线,而非以“道德”之名,扼杀其在服务模式上进行的任何创新与探索。唯有如此,我们的大学校园才能既充满活力,又葆有关怀,真正成为滋养未来英才的沃土。

0 阅读:0
三爷论道

三爷论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