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广州地铁APP的乘车码页面成了“广告重灾区”,不少上班族在早晚高峰赶地铁时,

夏日朗晴 2025-11-03 15:08:59

最近广州地铁APP的乘车码页面成了“广告重灾区”,不少上班族在早晚高峰赶地铁时,被突然弹出的“摇一摇”广告搞得焦头烂额。手机刚对准闸机扫码,轻轻一晃就跳出个广告,二维码被挡得严严实实,关掉广告再扫码的功夫,后面排队的人已经急得直跺脚。有网友吐槽:“这哪是地铁APP,分明是‘广告中转站’!”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面对用户投诉,客服的回应竟是“并非所有人都不喜欢广告”,还建议有困扰的人单独反馈。 这种“甩锅式”回应,瞬间点燃了网友的怒火。地铁APP作为公共出行工具,核心功能是方便乘客快速进站,而不是给广告商当“流量提款机”。想象一下,如果你在急诊室门口等号时,屏幕上突然跳出购物广告,或者拨打火警电话时先听一段推销,是不是觉得荒谬至极?可现在,乘客在分秒必争的地铁闸机前被迫看广告,本质上和这些场景有什么区别? 更关键的是,这类广告可能涉嫌违法。根据《广告法》规定,弹窗广告必须设置显著关闭按钮,且确保一键关闭,否则将面临5000元至3万元的罚款。而广州地铁APP的“摇一摇”广告,不仅触发机制敏感,关闭按钮还藏得极深,不少用户反映“误触后直接跳转到第三方购物平台,甚至自动下载App”。这种操作,显然已经越过了法律的红线。 从公共服务角度看,地铁APP的广告泛滥暴露了公共资源与商业利益的边界模糊问题。地铁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其APP的定位应是“高效、稳定、安全”的出行工具,而非广告投放平台。如果为了创收牺牲用户体验,甚至将“优化责任”推给用户,无疑是对公共产品属性的背离。就像网友说的:“产品出问题,企业不反思,反而让用户一个个反馈,这不是推卸责任是什么?” 广州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地铁日均客流量超千万人次,任何细微的体验问题都会被放大。乘客的愤怒,本质是对公共服务效率的捍卫——他们需要的不是“是否喜欢广告”的辩解,而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行动。毕竟,谁也不想在赶时间时,和广告玩一场“你跳我关”的无聊游戏。 说到底,公共服务企业必须明白:用户不是广告的“流量分母”,而是需要被尊重的服务对象。当广告干扰到核心功能时,再多的“并非所有人都不喜欢”都是狡辩。与其用“单独反馈”拖延问题,不如主动整改,把乘车码页面还给乘客。 大家平时用地铁APP时,有没有被广告坑过?你觉得公共服务类APP该不该彻底杜绝广告?评论区聊聊你的遭遇吧! (案例来源:大象新闻)

0 阅读:69

猜你喜欢

夏日朗晴

夏日朗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