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一被美掏空后,台积电想回头?三大高管齐聚上海,或与阿里谈合作。 近期,据观察者网报道,自明年起,美国或将禁止台积电向大陆工厂运送设备。话刚说完没多久,台积电副总裁侯永清就四次来返大陆,分别参加上海、深圳举办的大型半导体产业论坛,其中亦有国内半导体龙头中芯国际。 据业内人士透露,他很可能还有一项更重要的任务——拜访大陆芯片设计公司,主动寻求合作。 这可是稀奇事。前几年,老美搞这一出的时候,台积电可是很听话地“说走就走”。如今这风向转得,让人有点措手不及。这背后,恐怕不是简单的商业拜访,更像是一场在风暴来临前,精心计算的“战略转向”。要知道,台积电这几年在美国的投入可不小。 亚利桑那州的工厂,从一纸蓝图到机器进厂,一路磕磕绊绊,不仅成本远超预期,工期也一拖再拖,甚至连熟练的技术工人都成了难题。 美国承诺的补贴,更像是一根挂着胡萝卜的绳子,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生怕踩到什么条款,反而被套得更牢。这种被“掏空”的感觉,台积电自己心里恐怕最清楚。 就在这种背景下,侯永清的频繁现身就显得格外有深意。他不仅仅是去论坛上讲几句场面话,更重要的是,他带来了台积电的“耳朵”和“橄榄枝”。在上海的半导体峰会上,台积电的展台前人头攒动,大家关心的不再是那些遥不可及的尖端制程,而是实实在在的合作可能。 有意思的是,中芯国际的高管也在场,这两家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不同路线的巨头同场出现,本身就释放了一种微妙的信号。 这不再是单纯的竞争,而是在一个被外部力量挤压的生态系统里,寻找共存的可能。侯永清们真正的任务,或许是在那些不对外开放的会议室里,与大陆的芯片设计公司进行一对一的深度沟通。 而沟通的对象,最引人遐想的莫过于阿里巴巴。为什么是阿里?因为阿里旗下的平头哥半导体,早已不是那个初出茅庐的“菜鸟”。从AI推理芯片含光800,到服务器CPU倚天710,平头哥已经拿出了实实在在的产品,并且在自己的数据中心里大规模应用。 这意味着阿里有巨大的、持续的高端芯片需求,同时也有强大的设计能力。对于台积电而言,这样一个客户简直是“天作之合”。 在无法为大陆最先进的芯片制造服务的情况下,与阿里这样体量的客户在成熟制程或者特定领域深化合作,不仅能保住一块重要的收入来源,更能维持其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影响力和技术连接。这步棋,走得相当务实。 当然,台积电的目标客户绝不止阿里一家。侯永清的脚步遍布深圳、上海这些中国科技产业的心脏地带,接触的必然是那些有潜力、有需求、且不在美国“实体清单”上的芯片设计公司。 这更像是一次“客户关系保卫战”。美国的大棒即将落下,未来的合作只会越来越难。在此之前,能签的订单尽量签,能锁定的产能尽量锁定,能建立的战略互信尽量建立。 这是一种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本能反应。台积电很清楚,完全放弃大陆市场是不可能的,这里不仅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也是创新最活跃的地方之一。彻底的脱钩,对台积电自身的伤害同样巨大。 所以,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其实是台积电在全球地缘政治棋局下的一次艰难平衡。它既要满足美国的要求,将最先进的技术和产能留在美国本土,又要尽力保住自己在大陆的商业根基。这种“脚踩两只船”的策略,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美 国禁令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而大陆市场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台积电此刻的“回头”,究竟是真心实意的战略调整,还是迫于形势的权宜之计? 这种主动示好,能否真正换来大陆市场的信任和长期合作?在全球芯片产业链加速重组的今天,台积电的这步棋,究竟会成为它穿越风暴的智慧之举,还是最终两头不讨好的挣扎?这一切,恐怕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而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是这场大变局的见证者。你怎么看台积电这波操作呢?


用户13xxx86
半路又跑了咋办?
星辰大海
在美国的3纳米以下制程芯片没人买,成本过高,经济效益不好,空有名头没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