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这名河南初二的女生因为英语试卷背面写了一句“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

乐天派小饼干 2025-11-03 09:58:13

1973年,这名河南初二的女生因为英语试卷背面写了一句“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被老师批评后选择跳水自杀,这件事曾轰动一时,这个女生名叫张玉勤。 1973年,河南唐河县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悲剧:一条写在试卷背后的顺口溜,最终演变成席卷全国的政治风暴,并吞噬了一个15岁少女的生命。 这个事件被后人称为“马振扶事件”,其核心,就是那句后来被广泛引用的口号:“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 事情的起点很简单,也很普通,张玉勤,一个来自农村的15岁女孩,当时英语成绩很低,只有6分。 她在试卷上随手写下了自己的无奈:“不会ABCDE,也能当好革命的接班人”。这只是她在特定时代背景下,对学习压力、成绩焦虑和社会思潮的一种无心表达。 她自己也意识到不妥,随手把试卷揉成一团,放进书包里,从没打算让外人看到,但偶然发生了意外:同学发现了这张揉皱的试卷,事情就这样被曝光。 英语老师粟育恕、班主任杨天成最终把试卷交给了校长罗长奇,原本只是一个孩子的私下牢骚,一下子被提升为“思想问题”,成为学校必须严肃处理的案件。 学校的反应严格,校长在全校师生大会上点名批评,把个人问题公开化,各班级也按命令召开批判会,把一个学生的失落感和挫败感,变成全体教育的对象。 班主任二次训诫她,让她在办公室当众检查自己,对于一个性格内向、胆小的农村女孩,这种公开羞辱几乎是致命的心理压力。 她的家庭环境中,父母常用跳井、跳坑等方式宣泄情绪,这让她对自杀的心理防御力比常人低得多。 在巨大的羞耻感、恐惧感和心理压力下,张玉勤走向了虎山水库,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一句原本无心的顺口溜,在层层规训和政治加码下,变成了刺向自己的致命利器。 事件发生后,当地教育部门起初只是将其定性为教育方式失当,罗长奇和马振扶中学一度还受到表彰。 但到了1974年初,有人将此事盯上,事件被彻底政治化,口号不再是学生的私下牢骚,而被塑造成“敢于反抗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英雄宣言。 于是派调查组直接忽视事实,把罗长奇和杨天成定性为“逼死革命小将的凶手”,原本的打油诗被改成了上口易记的版本:“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学ABC,能做接班人”,并迅速传遍全国。 张玉勤的悲剧,被转化成了政治工具,她被追认为“革命小将”,家人因此获得三间瓦房,她的兄弟也因此被推荐上大学。 同时,唐河县有280名教师被打成“罗、杨式人物”,那句口号,已经完全脱离了作者本人,成为服务政治斗争的空洞符号。 直到1977年拨乱反正,邓公亲自过问,这桩冤案才平反,罗长奇和杨天成恢复了工作和名誉,晚年的杨天成回忆反思时表示,他爱护学生的本意没有错,但处理方式简单粗暴,语言没有分寸,伤害了孩子的自尊。 这起事件的核心教训是明确的:张玉勤的口号,反映的是整个时代的缩影,而她的死亡,是教育方式、社会环境与政治狂热共同作用的结果。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而不是整人,任何时候,教育都不能脱离对个体尊严的尊重,历史的价值,在于警示后人,让每一个社会都明白:把教育问题政治化,把无辜个体当作工具,只会重蹈悲剧。 信源:“马振扶事件”始末——光明网

0 阅读:53
乐天派小饼干

乐天派小饼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