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巴西沉默了 巴西大豆价格攀升至650美元/吨,这让巴西大豆商欣喜不已——他们笃定中国对大豆需求旺盛,此前已敲定800万吨的大豆订单。 但令他们始料未及的是,中国第一时间暂停了这份800万吨的巴西大豆订单,转而以更快速度与阿根廷签订了130万吨的大豆合同,这让巴西大豆商倍感意外。 原本等着装那 800 万吨大豆的货轮,密密麻麻排了一长串,光等着装船的大豆就有 200 万吨堆在那,动都动不了。每天光滞港费就要120 万美元。 只能说,巴西大豆商敢把价格飙到 650 美元 / 吨,说白了是被之前的贸易格局惯出了底气 ——2025 年前九个月,中国从巴西进口的大豆占了总进口量的 80%,9 月单月 1287 万吨的进口里更是有 85.2% 来自巴西,几乎成了他们的 “独家买家”。 更让他们有恃无恐的是,中国从 5 月起就基本停了美国大豆采购,9 月甚至降到零进口,美国那边的粮仓都因为堆太多大豆爆仓了,这让巴西商觉得中国没了替代选项,不买他们的就得断供。 他们给自己找的涨价理由听起来像那么回事:巴西北部暴雨淹了 120 万公顷大豆田,南部又闹干旱,新豆要到 2026 年 1 月才上市,正好赶上旧豆卖完的 “青黄不接” 期;加上卡车司机因为燃油涨价罢工,物流成本涨了 18%,港口装船得排 45 天队。 可这些顶多是小幅涨价的由头,他们却趁机把价格从年初的 360 美元 / 吨炒到 650 美元,涨幅近 80%,帕拉纳瓜港的升水更是比芝加哥期货价高出 3 美元 / 蒲式耳,创下七年新高,这明摆着是把中国当 “冤大头” 宰。 但他们忘了,中国作为年进口超 1 亿吨大豆的全球最大买家,早就不做 “把鸡蛋放一个篮子” 的傻事。从 2018 年起就铺好了多元采购的路子,阿根廷、乌拉圭、俄罗斯甚至非洲国家都在供应名单里。 刚好 9 月 22 日阿根廷突然宣布暂停 26% 的大豆出口税,等于直接给大豆降价腾出了空间,中国企业 48 小时内就敲定 130 万吨订单,价格比巴西低 40 美元 / 吨,连原本驶往巴西的 10 艘货船都直接改道阿根廷港口。 更关键的是中国手里还有 4500 万吨战略储备大豆,够全国吃三个多月,10 月已经投放 15 万吨平抑市场,根本不怕短期断供。 这下巴西彻底慌了神,原本敲定的 800 万吨订单被全部暂停,圣保罗港和桑托斯港一下堆了 200 万吨等着装船的大豆,密密麻麻的货轮排成长队动不了。这些大豆在高温高湿的港口里放着,稍有不慎就会霉变,可更烧钱的是滞港费 —— 每天 120 万美元,搁谁身上都扛不住。 巴西最大的粮商邦吉最先撑不住,已经开始每吨降价 18 美元,那些之前囤货惜售的小出口商更是资金链紧绷,有的甚至开始裁员。 要知道巴西大豆出口占了他们 GDP 的不小份额,农户之前靠着中国订单换了新农机、修了水泥路,现在订单没了,不少人都开始缩减明年的种植面积。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还顺手给巴西上了堂 “替代选项” 的课 —— 就在暂停巴西订单的同时,恢复了对美国大豆的采购,虽然 18 万吨的量不大,却直接给巴西传递了明确信号:你不降价有的是人愿意卖。 美国那边 4200 万吨的大豆库存正愁没地方去,价格稳定在 10.1 美元 / 蒲式耳,比巴西大豆划算得多。这一下彻底打破了巴西商的定价幻想,他们才明白中国不是离不开他们,只是之前愿意维持稳定合作。 其实巴西本不该走到这一步,中国不仅是他们的大豆买家,还在帮他们建铁路、升级港口,两洋铁路项目一旦建成,他们的大豆出口效率能翻倍。可短期的暴利冲昏了头,忘了国际贸易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不是单方面薅羊毛。 现在 200 万吨大豆还堆在港口,每天的滞港费像泼水一样花出去,那些之前欣喜的大豆商现在只剩焦虑,这波 “偷鸡不成蚀把米” 的操作,也算给所有依赖中国市场的供应国提了个醒:中国市场大,但从不养 “坐地起价” 的卖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