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停摆”进入第32天,特朗普恼羞成怒,提了个大胆建议,共和党后背发凉。 截

未央秘史 2025-11-02 14:45:04

政府“停摆”进入第32天,特朗普恼羞成怒,提了个大胆建议,共和党后背发凉。 截至11月1日,美国政府这台“老爷车”已经在原地熄火整整32天,民主党第13次把临时拨款法案拦在参议院门外,僵局没有丝毫松动的迹象。 这场停摆早就不是简单的预算分歧,而是两党拿国家运转和民众生计当筹码的政治秀,80万联邦雇员成了最无辜的牺牲品。 约75万人被迫停薪休假,还有数十万关键岗位员工得无薪上班,其中包括1.3万名空中交通管制员和5万名运输安全局安检人员,他们拿着零薪水却要保障全国航空安全,日渐增多的请假潮让多个机场出现航班延误,纽约、亚特兰大等核心空域管制中心都发出了人手短缺警告。 更让人揪心的是,美国国税局46%的员工被迫休假,超过3.4万人停工导致大量税务业务停摆,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甚至出现“误裁”闹剧,1760份裁员通知里有778人是无辜躺枪,其中不乏研究麻疹、埃博拉的流行病学专家,连编写疾病发病率报告的人员都没能幸免。 经济层面的损失更是触目惊心,参考2018-2019年那次35天的政府停摆,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测算当时直接造成110亿美元经济损失,其中30亿美元永远无法挽回,而这次31天的停摆损失已无限接近这个数字。 欧洲主要评级机构已经下调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理由是政府治理标准下降和公共财政恶化,预计到2030年美国债务占GDP比例将飙升至140%。 普通民众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越来越多联邦雇员扛不住无薪压力,排队到食品银行领取救济,多州政府警告如果11月的补充营养援助计划无法发放,饥饿问题将急剧恶化,而国会山的两党议员们却照样领着薪水,忙着在媒体镜头前互相指责。 这场闹剧的根子,还是特朗普心心念念的50亿美元边境墙拨款,这位总统从竞选时就把建墙当作核心口号,可中期选举后共和党丢了众议院控制权,他怕后续更难拿到拨款,就索性以政府停摆相要挟,逼着国会先批钱。 民主党偏偏不吃这一套,只愿意拿出16亿美元用于边境安全,还明确规定不能用于建墙,反而要求在临时法案里加入延长医疗福利的条款,双方各不相让,直接僵死。 其实这事儿早超出了政策本身,特朗普之前又不是没接受过不含建墙费的法案,现在硬扛更像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竞选承诺和政治颜面;而民主党也没打算真心协商,借着阻挠法案凝聚党内人心,为下次选举造势,毕竟看着共和党陷入停摆困境,对他们来说是笔不错的政治资产。 更讽刺的是,就在联邦雇员为房租和账单发愁时,白宫这边还透着奢侈,特朗普曾自掏腰包花34万人民币在白宫装高尔夫模拟器,这种对比之下,两党博弈的虚伪性暴露无遗。 特朗普实在熬不住了,抛出的“核选项”建议让共和党议员们后背发凉,所谓“核选项”,说白了就是废除参议院法案需要60票通过的门槛,靠着共和党现在的53席多数直接推进拨款。 这招看似能解燃眉之急,共和党却没人敢接招,参议院领袖约翰・图恩当场拒绝,直言这规则是“保护国家免受极端立法伤害”。 他们心里跟明镜似的,这规则就是把双刃剑,2013年民主党曾动用核选项修改法官任命规则,当时共和党气得跳脚,可后来特朗普执政时,共和党也借着这个修改后的规则顺利通过了多个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 现在要是为了建墙拨款改了规则,将来民主党重新掌控参议院,照样能依葫芦画瓢,用简单多数推进共和党反对的激进政策,到时候吃苦头的还是自己。 更何况参议院之所以设置60票门槛,本就是为了逼迫两党协商妥协,真要是改成“赢家通吃”,以后美国的立法只会更极端,政治对立只会更严重,这也是麦康奈尔等资深共和党人一直警惕的地方。 这场僵局背后,是美国早已千疮百孔的预算制度,自1976年国会正式执行预算程序以来,联邦政府就没少因为预算问题停摆,里根总统任期内就发生了8次,2013年停摆17天,2018-2019年更是创下35天的最长纪录。 按照规定,美国每个财年9月30日结束,10月1日前必须通过新的支出法案,可近半个世纪里,国会没几次能按时完成预算审批,全靠临时拨款法案“救火”。 这套制度就像一辆没保养过的老破车,平时靠补丁凑活,遇到两党尖锐对立就彻底抛锚。 现在两党已经撕破脸,连“救火”的临时法案都互相卡脖子,特朗普想拆了规则破局,共和党又怕引火烧身不敢动手,80万联邦雇员只能在无薪和失业的恐惧中煎熬,航空、税务、医疗等公共服务持续停摆,普通民众的生活被搅得一团糟。 说到底,美国的政治博弈早已偏离了为民众服务的本质,两党把国家机器当成争夺权力的工具,而代价却要由整个国家和普通民众来承担,这样的僵局,恐怕还得持续一阵子。

0 阅读:1265

猜你喜欢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