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海口,环卫工阿姨晚上下班清理垃圾时,发现垃圾桶中的有个农业银行的手提包,打开一看竟是20万纸钞,吓的阿姨赶紧报警,结果警察到场后,场面瞬间反转! 警察赶到现场仔细一看,那些看起来崭新的、捆得结结实实的“钞票”,根本就不是真钱,而是银行内部常用的点钞练功券。这种练功券虽然猛地一看和真钱很像,但在材质和防伪细节上跟真币完全不是一回事,就是给银行职员或者超市收银员练习点钞用的。环卫工阿姨当时心里肯定咯噔一下,白紧张了半天,不过她这种看到“巨款”毫不犹豫就报警的处理方式,真的特别对,特别负责任。 这种事情在海口好像也不是头一回了。搜索结果显示,今年3月,另一位环卫工人梁爱珠也遇到过几乎一模一样的情况,也是在路边发现一个印着银行标志的袋子,里面装着看似十万整的“现金”,结果核实下来同样是点钞券。为啥练功券会这么频繁地出现在街头巷尾的垃圾桶里,这本身倒是挺让人纳闷的。是有些人用完就随意丢弃,还是这里面可能牵扯到别的什么名堂,确实需要打个问号。 抛开“钱是假的”这个结果不谈,环卫工阿姨那一刻毫不犹豫选择上交的举动,那份诚实和担当,是千真万确的,特别珍贵。她们的收入并不高,面对一袋子看上去足以改变生活的“财富”,第一反应是物归原主,这种品德,值得我们每个人竖起大拇指。这也让我们看到,社会上绝大多数人对于这种诚信行为是由衷敬佩和点赞的,说明大家对善良和正直的追求从来没变过。 不过,这件事也让我们看到,现在很多新闻事件的发展路径都差不多:一个引人关注的起点(比如捡到巨款),然后迅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接着出现一些质疑的声音,最后权威部门介入公布一个有时会出人意料的结果。网友们现在也练就了“火眼金睛”,事件一出来,不少人就开始琢磨哪里不对劲,比如为什么会有人把大量现金扔垃圾桶,现在随身带这么多现金本身就不太寻常。这种大众媒介素养和理性分析能力的提升,算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这件事最终是个乌龙,但环卫工人的善良和责任感不应该被“练功券”这三个字所掩盖。我们在为这份朴素的善心感动的同时,或许也该想想,怎么才能更好地守护这份善良,怎么减少她们因为信息不对称而陷入尴尬甚至被骗的风险。真希望社会对环卫工人这群“城市美容师”能有更多实质性的关怀和保障,让好人有好报不止是一句安慰话。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