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赌输”了!“是我在给大陆赏饭吃”;郭台铭这句曾经狂傲的言论,想想都觉

小茹吖 2025-11-02 09:54:02

富士康 “赌输” 了!“是我在给大陆赏饭吃”;郭台铭这句曾经狂傲的言论,想想都觉得打脸! 那会儿的富士康,握着苹果、小米等一众巨头的代工订单,在大陆建了几十家工厂,解决了上百万就业,确实风光无两。 他大概觉得,大陆离了富士康就玩不转,自己手里的代工订单就是最大的筹码,说话自然硬气到没边。 可谁能想到,风水轮流转的速度会这么快,曾经狂傲的狠话还在耳边,富士康的 “赌局” 就已经输得明明白白。 2020 年前后,郭台铭开始盘算着 “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 他看着当时部分外资企业往东南亚迁移的趋势,又觉得大陆的人力成本慢慢上涨,便动了迁移产能的心思。 在他看来,把工厂搬到印度、越南,既能降低成本,又能迎合某些国家的 “脱钩” 论调,简直是双赢的好买卖。 那会儿的郭台铭信心满满,仿佛已经看到了富士康在全球布局的辉煌未来。 紧接着,富士康就开始了大手笔投入。在印度,前后砸了超 50 亿美元,在泰米尔纳德邦建了号称 “亚洲最大” 的电子代工厂,目标是把 30% 的 iPhone 产能从大陆迁过去。 在越南,也投资了 20 多亿美元建厂,想着承接部分安卓手机和配件的生产。 郭台铭当时对外放话,说这是 “富士康的全球化战略升级”,潜台词还是觉得自己有资本挑挑拣拣,大陆市场没那么重要。 可现实很快就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印度工厂投产第一年,就问题百出。 首先是良率跟不上,深圳工厂生产 iPhone 的良率稳定在 96% 以上,可印度工厂硬是卡在 75% 左右。 这意味着每生产 100 部手机,就有 25 部因为质量问题无法交付,这样的损耗让苹果都坐不住了。 其次是供应链掉链子,印度本土的电子配套产业几乎是空白,生产一部 iPhone,40% 的零件得从大陆的长三角、珠三角运过去。 物流成本比大陆高 30% 不说,还经常因为关税壁垒、港口拥堵延误交货。 越南工厂的情况也没好到哪去。那里的工人技能水平和大陆工人差得远,光是培训熟练工人就花了一年多时间。 而且越南的电力、交通基础设施跟不上,夏天经常停电,港口吞吐量也有限,大型设备和原材料运进去都费劲。 让郭台铭最没想到的是,“制裁” 会以这样的方式到来。这里的 “制裁”,不是政策限制,而是市场和供应链的自然选择。 苹果本来指望印度工厂分担 30% 的产能,结果因为良率低、交货慢,2023 年把原本给印度的 1000 万台 iPhone 订单,又挪回了郑州和深圳工厂。 小米、OPPO 等国产品牌,也因为富士康在东南亚工厂的不稳定,减少了合作订单,转而投向了立讯精密等本土代工厂。 说到底,郭台铭最大的错误就是误判了形势,把 “相互成就” 当成了 “单方面施舍”。 他忘了,大陆给富士康的不仅是廉价劳动力,更是全球最完整的电子产业链,是几亿人的消费市场,是稳定的政策环境。 他以为迁移工厂就能掌握主动权,却忽略了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单纯的低成本,而是供应链的韧性、工人的技能和市场的贴近度。 现在再回头看 “是我在给大陆赏饭吃” 这句话,简直成了商界最大的笑话。

0 阅读:148

评论列表

没有昵称

没有昵称

2
2025-11-02 10:08

有好远爬好远

小茹吖

小茹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