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凯教授最近提了个主意,别总吵着统一不统一了,先去查查台湾两千三百万人的户口本! 高志凯这人最近在媒体上抛出个观点,直戳两岸话题的痛点。他建议别老纠缠统一的具体步骤,先从台湾地区两千三百多万居民的户籍档案入手,翻翻那些老本子,就能看到身份归属的底子。这话一出,网上议论纷纷,有人觉得新鲜,有人觉得老生常谈。但细想起来,这主意接地气,抓住了历史事实的铁证。毕竟,档案不会说谎,它记录的都是光复那会儿定下的规矩。话说回来,高志凯不是随便说说,他背景深厚,经历丰富,对这类国际议题有发言权。 高志凯的这个户籍主意,根子在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那天。那是二战结束后的关键节点,日本投降后,中国根据国际协议接收台湾。话说1895年甲午战争,清朝败北,李鸿章在马关春帆楼签下马关条约,把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还赔了两亿两白银。这条约一出,国内反弹大,台湾士绅丘逢甲写血书呼吁拒倭守土,举子联名上书誓死不与倭人共存。可清廷怕日本再打,硬着头皮盖章,李鸿章儿子李经方去办交割时,连岛都没上,直接在日本军舰上签字。从那起,台湾被日本占了五十年,期间起义不断,日本镇压付出代价远超甲午战场。 转机在1943年中美英开罗宣言,明文规定日本偷取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台湾赫然在列。1945年7月波茨坦公告重申这条,连苏联也认可。8月日本投降后,中国派陈仪接收。10月25日,台北公会堂举行仪式,安藤利吉签投降书,陈仪宣布台湾澎湖回归中国版图,所有土地人民归中国政府管辖。中国政府还发通令,台湾人本是中国国民,日本侵占期间丢了国籍,现在恢复,从那天起一律是中国国籍。这天后来定为光复节,全岛庆祝,家家祭祖。 户籍这事儿,就从这儿接上。光复后,台湾户籍转由中国政府管理,早年登记册子底子在那天定下。现在台湾地区两千三百多万人口,98%是汉族,祖籍全指向大陆。七成左右是闽南人,源自福建泉州漳州;一成半是客家人,出自福建龙岩或广东梅县;一成二左右是1945年后迁入的外省人后代,来自大陆各省;剩下2%少数民族,多是古越后裔,早年从大陆移居。这些数据,都在户籍册的籍贯栏里写得清清楚楚。比如,有人祖籍标“福建晋江”,那地儿从古至今是中国领土;爷爷辈的登记卡,盖着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的章,那机构就是陈仪设立的。光复后,身份证上本籍一栏记录大陆祖籍,不管生在台湾,也写祖先老家,如北平或察哈尔。1949年台湾省政府普查户口,正式换发新证,但籍贯没变。 这些册子不是摆设,它是身份的锚点。翻开老本子,就能溯源:出生地行政区划连回大陆,殖民期痕迹虽淡,但光复事实铁板钉钉。高志凯说,查户籍不是清查,更不是生分,而是澄清根源。有些声音把日本统治说成近代化起点,淡化光复意义,想让年轻人忘掉祖籍。可册子上字迹虽旧,证据新鲜。台湾人讲中国话,闽南客家习俗跟大陆南方一脉相承,家里老物件多从福建广东带过。这些不是编的,是生活里的事实。两岸血脉,从甲午抗倭到抗战盼光复,从没断过。户籍册像家谱,提醒大家一家人本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