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起,中国正式升级对荷兰的稀土出口管控,新规作出明确界定:一是含中国来源

百日依山尽 2025-11-01 18:41:05

12月1日起,中国正式升级对荷兰的稀土出口管控,新规作出明确界定:一是含中国来源稀土成分≥0.1%的光刻机类货物,需要详细报备用途、用量及终端客户信息;二是针对14纳米逻辑芯片、14纳米或256层以上存储芯片的生产设备、测试设备及相关材料,出口实行逐案审批制度。   12 月 1 日起,全球半导体产业链要迎来大变局!中国升级的稀土出口管控新规正式落地,这其中两条针对荷兰的条款,直接让全球唯一的光刻机巨头阿斯麦陷入紧张 —— 含中国来源稀土超 0.1% 的光刻机就得申请许可,14 纳米级芯片设备还要逐案审批,每一个字都戳中了行业的关键命脉。 这场管控早有信号。10 月 9 日,中国商务部就发布了 2025 年第 61 号公告,明确了新规细则,当时就有业内人士预判,这会给依赖稀土的高端制造企业带来冲击。果不其然,公告发布第二天,彭博社就曝出阿斯麦正在为出货延迟做准备,内部已经启动了供应链应急评估。 阿斯麦的焦虑不是没有原因。光刻机里的精密激光器、磁控管等核心部件,都离不开稀土材料的支撑,尤其是镝、钕这类元素,能保证设备在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 更关键的是,中国掌控着全球 90% 以上的稀土分离提纯产能,即便阿斯麦想找替代来源,短期内也难以突破技术壁垒。有知情人士透露,阿斯麦目前正紧急游说荷兰和美国政府寻求解决方案,但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 新规里 “0.1%” 这个门槛看似不高,实则精准覆盖了几乎所有高端光刻机。行业数据显示,一台极紫外光刻机的核心部件中,稀土材料占比通常在 0.3% 到 0.8% 之间,完全绕不开中方管控。而且新规不管产地和中转路径,哪怕是在第三国组装的设备,只要含中国稀土成分达标,都得走审批流程,这让试图通过 “曲线出货” 的想法落了空。 另一条逐案审批的条款,则直接卡住了先进芯片的生产链条。14 纳米逻辑芯片和 256 层以上存储芯片,是当前智能手机、服务器的核心组件,其生产设备里的稀土永磁体、光刻胶等材料,大多依赖中国供应。美国乔治城大学的分析师雅各布曾指出,新规对芯片制造设备商的冲击会最直接,因为这些企业几乎没有稀土替代方案。 这波管控出台前,荷兰的动作已经引发关注。9 月底,荷兰政府以 “国家安全” 为由冻结了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资产,还托管了其 99% 股权,被外界解读为配合西方技术封锁的信号。如今稀土新规落地,刚好击中荷兰半导体产业的软肋 —— 阿斯麦贡献了荷兰近 10% 的高科技出口额,其供应链一旦中断,会产生连锁反应。 全球芯片企业已经开始紧张应对。英特尔、台积电等阿斯麦的大客户,正忙着核查自家供应链里的中国稀土占比,有美国芯片公司高管透露,最担心审批延迟导致产能停滞。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专家格雷丝琳直言,这是中国迄今最严格的出口管制,全球企业都得遵守。 中方在新规里也留了灵活空间。如果是用于紧急医疗、自然灾害救助等人道主义用途,出口企业不用申请许可证,但必须在 10 个工作日内报备。审批流程也明确了线上渠道,境外企业可以直接申请,也能委托中国境内机构办理,相关咨询邮箱和系统网址都已公开。 从 10 月公告发布到 12 月正式实施,两个月的缓冲期里,全球产业链正在经历新一轮调整。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0 阅读:97

猜你喜欢

百日依山尽

百日依山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