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的两个现实,一是正如新加坡总理黄循财所说,东南亚最大的投资来源是美国,而不是中国。二是不管我们对东盟国家多么友好,东盟大多数国家仍然倾向于支持美国。 东南亚这些国家跟中国做着全球最大的生意,可真有事了还是看美国的脸色,马来西亚一年美国投资带来的收益就能把新加坡甩开,美国投得少赚得多不是因为有魔法,而是专挑能把当地产业链锁住的高科技领域下手,中国这边修桥铺路、建电厂搞建设是走量,一到高端制造和关键技术东盟国家还得靠美国甚至日本这些老牌强国。 在菲律宾、越南,军事援助、设备升级、联合演习这些硬通货美国年年加码,南海、马六甲这些个水路美国舰队一驻就是几十年,中国再怎么搞好生意,遇到风浪还是需要美国撑场子。 再看美国搞的印太经济圈,东盟国家根据利益自己选“房间”进,供应链、数据、绿色能源这些主轴让所有人都能分点蛋糕,中国的基建投资属于长期主义,很多项目还容易被外界贴上“债务”标签,转化为在东盟的话语权目前来看还欠火候。 东盟国家这种分工和两头下注就是现实,既赚钱还不丢安全,越南是典型,芯片工厂接美国单,原材料来中国,马来西亚也是,半导体项目美国给技术和渠道,太阳能电池中国给产能和成本,但真正能往全球核心供应链里卡位的还是美国的投资,在遇到地缘安全风险时东盟自然会更靠向美国一点。 美国在东南亚布局产业升级和高端制造,每一步都成了当地经济的命脉,2024年美国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签“芯片联盟”备忘录,技术和规则都牢牢把控住。 各国摸清了国际局势谁都不想得罪,美国买的是规则、技术和安全,中国买的是市场空间和基础建设,东盟国家现在要的是两边都能分好处 2025年APEC峰会前东盟国家的态度已经很清楚,商业上抓住中国,关键利益和安全感还紧紧拉着美国,这种格局也不是一年两年能变的。 供应链安全、数字经济和新能源合作让美国继续在规则和高技术上遥遥领先,中国基建和贸易依然是不可或缺,但想要真正主导东盟地区必须补上技术、标准和安全的短板,只靠砸钱、铺路没法左右人心,产业链核心和安全承诺才是真正的“王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