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专家指出:中国不少武器的性能已经超过了美国,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中国制造

明明很懂行 2025-11-01 11:21:29

俄专家指出:中国不少武器的性能已经超过了美国,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中国制造的新型武器越来越强大,像东风-17导弹、055大型驱逐舰这样的装备,其性能指标确实比美国同类武器更为出色。   有人说现在中国装备已经和美国“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了,俄罗斯不少专家都表示服气,但也直接指出了一个问题:这些武器太新,真正面对实战考验的机会还是不够多。   大部分中国主力装备的性能确实让人瞩目,比如055驱逐舰排水量大垂发单元多,能盯的目标数量远超同级别美国舰,东风-17导弹更是高超音速,飞行速度快到现役反导系统都吃不消,量子雷达则直接刷新了隐身飞机的生存空间。   但装备强归强,实战经验的问题却是客观存在,毕竟中国已经有四十多年没有真正打过大仗,这让武器系统在实际战场上的测试机会远远少于美俄。   美国、俄罗斯的军队和武器是不是更有经验?答案显然是肯定的,美俄几乎每隔几年就有大规模行动,技术和战法都能在实战中迭代优化,中国这块只能靠演练、联合军演和非战争军事行动去补课。   一旦到了复杂电磁环境、真实海况,武器系统的表现还是有差距,像055驱逐舰在一次军演中就出现过鱼雷脱靶,东风-17导弹在部分演练中末端偏差也存在,这说明纸上谈兵和真枪实弹仍是两码事,不过中国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相反,这些“瑕疵”反倒推动了技术和体系的升级。   中国军队正用许多创新手段弥补“没打仗”带来的短板,大型实兵对抗演习成了常态,部队逼着自己用最严苛的方法去测试装备,维和行动、联合军演也在不停扩展部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南苏丹高温下坦克反复实测,直接把数据反馈到装备改进,海军、空军的数据链互联、量子通信和新一代雷达的持续测试都在“找漏洞补短板”,目的是让理论性能越来越接近实战需求。   中国武器出口和国际多边演习也在加速装备的成熟度,联合演习中与俄军水下数据链对接、高温极端环境下的坦克出动,都让技术不断接触更丰富的使用场景,各种新技术正在把不能打仗的“被动局面”变成主动创新。   如今中国的新式战略武器不再只靠数据说话,而是实实在在走上实战演练的舞台,东风-41、巨浪-3这些装备被国外军事智库、电台反复讨论,认为中国有能力在关键时刻做到快速反应,量子雷达的出现,更是在隐身飞机、复杂作战环境下抢占了技术制高点。   所以中国军工虽说有软肋,毕竟和平太久导致实战上还是有些生疏,却完全没有因这点停滞不前,这场“没有战争的升级赛”,或许就是中国武器体系独有的进化路线。

0 阅读:106

猜你喜欢

明明很懂行

明明很懂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