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吃饱了,为啥还往外跑?土地分了,日子没那么简单 很多人说包产到户让农民富了

痴梦还 2025-11-01 08:51:11

农民吃饱了,为啥还往外跑?土地分了,日子没那么简单 很多人说包产到户让农民富了,这话听起来有道理,可要是去问问老一辈人,在2000年前后那段时间,村里天天有人上访,原因不是农民不愿意交税,而是实在交不起,那时候乡镇干部的主要工作就是催收公粮和提留款,农民种地挣的钱有一半都交给了上面。 从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开始,粮食收成变多了,大家不再饿肚子,可到了90年代,农民的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孩子上学要花钱,看病也要用钱,盖房子更是一大笔开销,光靠种地根本不够维持生活,所以从90年代中期起,大批农民就离开家进城打工,到2003年农民工数量已经超过一亿人,这些农民不是不想留在家乡,而是家里实在撑不下去了。 分田单干确实让农民干活更卖力,但小农户应付不了大市场,粮价压得很低,化肥农药价格不断上涨,农民辛苦一年挣不到多少钱,外出打工一天能抵种地半个月的收入,农民选择离开土地是算账后的结果。 农业税不是农民富裕了才需要缴纳的款项,而是国家在早期依赖农村支持工业发展的方式,越贫困的地区税收负担越重,因为地方政府依靠这些收入维持运转,许多农民并非不愿意交税,而是缴完税款后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直到2006年国家取消农业税,这不是因为农民变得富裕,而是国家财政实力增强,开始反过来扶持农村地区。 从那时起,国家推行新农合、免除学费、发放农机补贴,农村状况才逐步好转,单靠分田到户解决不了教育医疗养老这些实际问题,日本和韩国也实行过土地改革,但日本韩国的农协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协商价格,政府也早早开始补贴农业,中国农民更多是依靠吃苦耐劳的精神,相关制度跟进得比较缓慢。 乡村振兴不能只靠喊口号,土地分到户后人心就散了,年轻人出去打工,村子变得空荡荡,要让农民愿意留在村里,就得帮他们在本地找到赚钱的路子,解决看病和上学的问题,把道路、水电这些基础设施都修好,这些事不是短期就能做完的,也不是单靠一项政策就能全部解决的。 我见过很多年轻人回到家乡创业,有人开网店卖土特产,有人搞合作社种大棚蔬菜,这些回乡的年轻人不是只为了情怀,而是真心觉得农村有机会,但前提是别再指望分田就能解决所有问题,那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全国农民 田地改革 分土地到户

0 阅读:0
痴梦还

痴梦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