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9岁男孩,因为妈妈催他回家,从厨房拿刀刺向母亲。最让人难受的是母亲最后那句话

小旭洋 2025-10-31 23:34:58

一个9岁男孩,因为妈妈催他回家,从厨房拿刀刺向母亲。最让人难受的是母亲最后那句话:"过来,最后抱我一下吧,因为我活不成了。" 这个男孩不是突然变这样的。他哥哥说,弟弟平时就脾气暴躁,被批评时会攻击人。这不是第一次失控,只是这次后果太惨重。 据邻居回忆,那天下午,卡琳看到儿子在街上玩得太晚,喊他回家。男孩不肯,卡琳多说了几句。谁也没想到,孩子冲进厨房,选了把刀藏在袖子里,出来就捅向母亲腹部。 血立刻涌出来,邻居赶紧报警送医。但一切都来不及了。 根据巴西法律,12岁以下儿童不能被起诉。男孩现在由亲戚照顾,警方甚至没带他去警局。 这个结果引发很多讨论。法律保护了未成年人的权益,但面对如此极端的暴力行为,社会该如何应对? 有儿童心理专家分析,一个9岁孩子做出这种行为,通常不是突然的。之前肯定有过多次警告信号——比如哥哥提到的攻击倾向。这些信号被忽略了,或者说,家人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母亲卡琳是单亲妈妈,经营着小店。可能忙于生计,可能缺乏相关知识。她独自抚养两个儿子,大儿子19岁,已经成年。 那个最后的拥抱让人深思。这不是电视剧,是真实发生的。一个母亲在生命尽头,对杀死自己的儿子,选择的不是愤怒,而是原谅。 这种爱很伟大,但也让人反思:无条件的爱,到底该有什么界限? 类似的事件不是第一次发生。去年有个13岁女孩,因为手机被没收而离家出走。虽然没造成生命危险,但根源相似——孩子无法处理挫折,用极端方式表达愤怒。 这些孩子在发出求救信号,只是我们用成人的眼睛没看懂。 事情发生在巴西圣保罗的帕雷里鲁斯社区。一个普通家庭,一个平常的傍晚,一次普通的催促回家,却以最惨烈的方式收场。 现在男孩和哥哥由亲戚照顾。失去妻子的父亲,失去母亲的孩子,这个家已经碎了。 法律无法追究9岁孩子的刑事责任,但心理的创伤会跟随他一辈子。那个最后的拥抱,可能成为他一生都无法摆脱的记忆。 这件事给我们提了个醒:孩子的情绪问题,不能简单归为"不听话"或"还小"。需要专业干预,需要社会支持系统。 你觉得,面对这种情况,除了法律,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0 阅读:1311
小旭洋

小旭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