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终于明白:俄罗斯的真正支持者是谁?不是伊朗、不是朝鲜,而是中国!更出人意料的是,中国的一句“绝不送军援”,比任何军火援助都更具影响力。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战略失误,正在显现出后果。 其实想弄明白为啥朝鲜的兵力炮弹、伊朗的条约都不如中国的表态管用,得先看清这场冲突的本质。它早就不只是战场的弹药比拼,而是全球格局下的战略消耗与博弈。 朝鲜派了上万兵力、供应近一半炮弹是事实,库尔斯克战役里这些兵力确实帮俄军稳住了战线,普京还专门感谢过朝鲜军人,但这种支持更像“添柴”,只能解一时的战场燃眉之急。 朝鲜自身的军工产能有限,1.3万余个集装箱的弹药看似不少,可面对俄乌战场每月数十万发的消耗,撑不起长期对峙,而且朝军参战本身就带着换取能源援助的短期诉求,很难形成持续的战略支撑。 伊朗和俄罗斯签的战略伙伴条约也没表面那么硬气,条约核心集中在经济领域,压根没提共同防御的承诺。 伊朗给的无人机确实在战场派上了用场,但两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利益分歧一直没解决,加上伊朗国内对美政策的分歧,合作深度始终有限。 更关键的是,伊朗自身还受着西方制裁,能拿出来的援助也不多,这种建立在短期利益上的合作,根本扛不住西方的长期施压。 中国的“绝不送军援”恰恰戳中了这场博弈的要害。耿爽早就说过,要是中国真给军援,战场局势早变了,这句话看似是表态,实则是精准的战略卡位。 美国和西方最想做的,就是把中国拖进“军援俄罗斯”的泥潭,这样既能制裁中国,又能团结盟友继续加码对俄施压。 可中国的明确立场直接打破了这个算计——西方找不到制裁中国的借口,想拉着各国孤立中国的图谋落了空,反而让自己的双标暴露无遗:一边骂中国“支持俄罗斯”,一边忙着挖乌克兰的稀土资源。 更实际的是,中国给俄罗斯的支持是“续命级”的,远比弹药管用。 今年上半年中俄贸易额就到了1064.88亿美元,中国用人民币买能源,直接帮俄罗斯绕开了美元制裁的绞杀。俄罗斯能扛住西方30国的围堵,靠的就是能源出口换来的经济底气,而中国恰恰是这个底气的关键来源。 这种支持不是一时的弹药补给,而是让俄罗斯能长期耗下去的经济根基。美国砸了3500亿美元援助乌克兰,本想拖垮俄罗斯,结果反而让中俄越靠越近,欧洲盟友也怨声载道,法德都开始喊“要包容俄罗斯”,北约内部闹起了内讧,这正是西方战略失误的直接后果。 说白了,朝鲜的兵和炮弹能填一时的战场缺口,但填不上俄罗斯被制裁抽空的经济底子;伊朗的条约更像纸面承诺,没解决俄最缺的战略缓冲。 而中国的“不军援”既守住了中立形象,又用经济合作稳住了俄罗斯的基本盘,还拆穿了西方的舆论陷阱,这种战略层面的影响力,自然比单纯的军火援助管用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