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印度富士康赶走300多名中国工程师!富士康在印度的iPhone组装工厂,

洞察观史 2025-10-31 15:52:40

[浮云]印度富士康赶走300多名中国工程师!富士康在印度的iPhone组装工厂,正在“驱逐”中国大陆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2个月里,已经有300多人返回了中国大陆,只留下了一些从中国台湾到印度的支持人员。 苹果这些年一直想把生产线从中国分流,核心诉求是降低供应链集中带来的风险。全球供应链波动让这家科技巨头始终担心 “单点依赖” 的隐患,印度凭借庞大的劳动力市场成为重点布局地。 富士康作为苹果最核心的代工厂,2019 年就砸下重金在钦奈打造超级工厂,初期规划的年产能瞄准 2000 万台 iPhone,试图复制郑州、深圳工厂的成功模式。 印度工厂能顺利投产,中国工程师是绝对的技术支柱。从国内成熟工厂调派的上千名中国大陆工程师,包揽了供应链搭建、精密设备调试、品控标准制定等所有核心环节。 印度本地工人大多缺乏精密制造经验,就连基础的组装规范和质量检测流程,都需要中方工程师手把手带教。 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 2024 年底的数据显示,工厂初期 80% 的核心技术岗位都由中国籍员工担任,这才撑起了基本的生产运转。 这 300 多名工程师的撤离,绝非简单的签证到期。印度政府 2024 年实施的签证新政,让中国技术人员的签证续签通过率大幅下滑,不少工程师的申请提交数月都没有回音。 工程师一走,生产端的问题立刻暴露。印度工厂的良品率直接跌至 72.3%,而中国同类工厂的良品率早已超过 97%,这 25 个百分点的差距意味着每生产 100 台 iPhone,印度工厂就要多产出 15 台左右的次品,每台返工成本高达 32 美元。 有内部消息透露,部分生产线的日产量还不到之前的一半,不少精密设备出现故障后,本地技术人员对着说明书都无法排查,只能临时从中国台湾调人应急,去年 11 月工厂还因质量问题被迫停工 3 天,直接损失 2400 万美元。 印度制造业企业平均每月要遭遇 6.3 次计划外停电,钦奈工厂甚至出现过一天停电两次的情况,只能靠柴油发电机全天运转,仅能耗成本就占总成本的 11%。 物流方面,孟买港集装箱平均滞留时间长达 84 小时,是深圳盐田港的 3 倍,核心零部件从中国运到印度的运输成本比国内高 30%。 更关键的是劳动力素质差距,世界银行最新报告显示,印度仅 23% 的劳动者接受过系统技能培训,不足中国的一半,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仅为中国的 32%,精密制造领域的合格工人缺口高达 65%。 原本计划 2024 财年让印度承担 12-14% 的 iPhone 产量,实际推进远不及预期,2025 财年 17-18% 的目标更是面临挑战。 即便印度计划到 2026-27 年将 iPhone 制造占比提升至 32%,但当前的技术断层、供应链配套不足等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 要知道,iPhone 的核心零部件如芯片、屏幕等仍高度依赖进口,印度芯片制造设备国产化率不足 1%,关键材料本土供应能力仅 28%,这种供应链短板不是靠转移生产线就能快速弥补的。 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简单的厂房和劳动力数量,而是成熟的技术团队、完整的配套体系和稳定的营商环境。 中国工程师带来的不仅是组装技术,还有几十年积累的生产管理经验和品控标准,这种软实力需要长期沉淀,不是靠短期学习就能复制的。 印度想要成为制造业重镇,光靠政策吸引外资不够,得拿出稳定的制度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合格的技能人才,让外资敢投、敢留、敢发展。 对中国制造业来说,这不是焦虑的理由,而是看清自身优势的契机。完整的供应链体系、成熟的技术工人梯队、稳定的政策环境,这些都是中国制造业的核心底气。

0 阅读:2
洞察观史

洞察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