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广东一男子在医院陪护流产的妻子,谁知在病房外抽烟时,竟意外发现一名女弃婴,他喜出望外地将她抱回家,从此夫妻俩将她视如己出,哪料,4年后,这个家接二连三发生变故,然而,小女孩的做法让人泪目。 2023 年春日午后,郑兴尚拄着拐杖在院子里浇月季花,念念蹲在旁边帮忙松土。 邻居路过打趣:“老郑,当年捡回念念这步棋走对了,现在多享福!”他望着女儿认真的侧脸,眼眶微热 ——2009 年那个深秋,若不是一念之差,哪有如今的幸福。 那时他和妻子刚经历第三次流产,心灰意冷之际,这个被遗弃的孩子,成了他们活下去的盼头。 收养念念的决定,藏着他们对 “家” 的执念,也藏着对生命最朴素的怜悯。 2009 年深秋,市医院住院部,郑兴尚在走廊里来回踱步,耳边是妻子李娟压抑的哭声。 七年里三次失去孩子,医生说李娟身体受损,再怀孕的几率微乎其微,这话像刀子扎在两人心上。 他们曾无数次幻想孩子的模样,给未来的宝宝织毛衣、买摇篮,可所有期盼都成了泡影。 郑兴尚走到楼梯间透气,突然听见 “咿呀” 声,蓝色碎花襁褓里的婴儿,让他瞬间红了眼。 “这孩子跟咱们有缘,” 他抱着襁褓走进病房,声音发颤,“咱们收养她吧,把所有爱都给她。” 李娟看着襁褓里的小脸,眼泪又掉了下来,却慢慢点了头 —— 她太渴望成为母亲,这个孩子的出现,像一道光照进了灰暗的生活。 他们给孩子取名 “念念”,既念着那些没能留住的孩子,也念着这份意外的缘分。 郑兴尚说:“以后她就是咱们的亲女儿,我会拼尽全力让她过上好日子。” 那时的他,还不知道这份承诺,日后要靠瘫痪的身躯去兑现。 念念一岁时,郑兴尚每天下班都要绕路去婴儿用品店,给女儿买小玩具、小衣服。 李娟则在家研究辅食,把普通的小米粥熬得软糯,拌上肉末喂给念念,看着女儿大口吃就满心欢喜。 他们把对孩子的所有遗憾,都化作对念念的疼爱,家里的相册里,全是念念的笑脸。 可幸福没持续多久,念念三岁那年,郑兴尚在工地突发脑溢血,醒来后半身不遂。 治病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了一屁股债。 李娟白天在工地扛水泥,晚上回家照顾三人,累得直不起腰,也偷偷抹过眼泪。 郑兴尚看着妻子的背影,又看看身边懵懂的念念,不止一次想过放弃,可一想到当初收养念念时的承诺,又咬牙撑了下去。 半年后,李娟还是走了,留下一张字条:“我实在撑不下去了,你们好好照顾自己。” 郑兴尚没怪她,只是更心疼念念。老母亲拖着病体做饭、擦身,念念就搬着小板凳跟在后面, 踮着脚给父亲递毛巾,奶声奶气地说:“爸爸,我不饿,你先吃饭。” 郑兴尚的心像被揪紧,他开始学着自己翻身、坐起,哪怕疼得满头大汗,也想多帮衬家里。 为了给念念买奶粉,他让母亲把家里的旧渔网找出来,每天天不亮就坐着轮椅去河边捕鱼,寒冬腊月,河水冻得刺骨,他的手冻得通红,却从没喊过一声苦。 念念十岁那年,亲生父母找来了,穿着考究,手里提着昂贵的礼物。 他们说当年是走投无路才弃女,现在能给念念最好的生活、最好的教育。 女人拉着念念的手哭:“跟妈妈走,以后再也不用受苦了。” 念念却往后退,紧紧攥着郑兴尚的衣角:“我不走,这里有爸爸和奶奶,这里才是我的家。” 郑兴尚红了眼,他知道,这些年的疼爱没白费,念念早已把他当成了亲父亲。 后来念念考上医学院护理专业,开学前一天,她给郑兴尚按摩时说:“爸,我学好护理,就能天天照顾你和奶奶了。” 大学四年,她没回过一次暑假,要么在医院实习,要么做兼职,攒下的钱全寄回家。 郑兴尚的身体,在她的远程指导和老母亲的照料下,渐渐有了起色,能拄着拐杖慢慢走路了。 如今,念念成了医院的护士,每天下班回家,都会先给郑兴尚量血压、按摩。 院子里的月季花,是念念亲手栽的,每到花期,就开得热热闹闹。 郑兴尚常坐在院子里,看着女儿忙碌的身影,想起 2009 年那个深秋,庆幸自己当初做了收养念念的决定 —— 是这个孩子,让他在苦难中找到了活下去的意义, 也让这个破碎的家,重新有了温暖和希望。 现在的他们,虽然不富裕,却每天都有笑声,这份平淡的幸福,比任何财富都珍贵。 信源:(中国青年网——广东11岁女孩婉拒亲爹娘 愿守在瘫痪养父床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