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人调侃说,美国不想当老二、中国不想当老大,其实这话只看到了表象。 美国对

未央秘史 2025-10-31 14:44:48

网上有人调侃说,美国不想当老二、中国不想当老大,其实这话只看到了表象。 美国对“老二”身份的抗拒早已深入骨髓,从奥巴马时代“不接受美国沦为世界第二”的公开表态,到特朗普的“美国优先”,这种执念从未消退,甚至在2024年变得更加直白。 这一年,美国网络司令部的“前出狩猎”行动次数飙升至85次,覆盖至少80个海外网络,远超2023年的22次,这种打着“防御”旗号的主动进攻,本质上就是通过网络霸权维护自身地位,连盟友都难逃其大规模、无差别的网络监控与窃密。 为了守住科技霸权,美国不仅持续升级对华芯片出口管制,2025年更是试图在全球禁用华为昇腾等先进计算芯片,还强制要求TikTok在九个月内剥离美国业务,这种动辄以“国家安全”为名干涉企业正常运营的做法,完全不顾市场经济基本原则,说白了就是怕中国在科技领域弯道超车。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国内早已问题缠身,2024年大选开销突破15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金钱操控政治的背后是两党争斗不断,全年发生503起大规模枪击案,4万多人死于枪击,1.14万亿美元的信用卡债务让普通民众喘不过气,但即便如此,美国依然把大量精力放在打压他国上,这种“自己日子过不好也不让别人好过”的心态,正是不想当老二的焦虑体现。 中国所谓的“不想当老大”,从来不是没有实力,而是不屑于走美国式霸权老路,更专注于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314元,比2020年增加9125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34,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续快于城镇,这些数据背后是亿万国人生活的实实在在改善。 我们没有把资源浪费在争夺虚名上,而是投入到民生与发展中,2024年末城镇就业人员比2020年增加1074万人,全年帮扶515万失业人员再就业,163万困难人员实现就业,这种对民生的深耕细作,远比争夺“老大”头衔更有意义。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角色从来不是“争权者”而是“赋能者”,共建“一带一路”已惠及150多个国家,斯里兰卡的莲花塔成为当地现代化的象征,当地司机师傅向中国志愿者骄傲地指向这座建筑时,这份认可远比任何“老大”称号都更珍贵。 中国不是不想成为引领者,而是明白真正的领导力源于认可而非强迫,就像全球发展倡议已动员230多亿美元资金,开展1800多个合作项目,这种基于共赢的吸引力,远比霸权威慑更持久。 美国的矛盾之处在于,既想让中国承担所谓“大国责任”,又死死捂住利益不让分毫,这种“只尽义务不分好处”的老大做派,实在难以服众。 在气候问题上,美国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减排责任,却自身迟迟不落实气候融资承诺,还动辄以单边制裁威胁他国,全球超过60%的低收入国家都遭受过美国经济惩罚,这种双重标准暴露无遗。 更讽刺的是,美国自己退出又重新加入国际组织,动辄对多边协议说弃就弃,却要求中国遵守它制定的规则,这种“我可以任性但你必须听话”的逻辑,本质上就是霸权思维在作祟。 中国的选择是跳出这种零和博弈,盯着“成为更好的自己”稳步前行,2024年,中国16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21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9.0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岁,这些基础能力的提升,才是大国崛起的核心底气。 我们没有把美国当作假想敌,而是聚焦自身发展,在数字经济、绿色转型等领域持续发力,同时通过国际调解组织、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等平台,为全球治理补充新动能,这种“做好自己顺便带动别人”的模式,正在获得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 韩国媒体在2025年APEC会议前刊文称,中国坚持开放包容,为区域繁荣贡献智慧与力量,布鲁金斯学会也承认,单边行动无法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国践行的多边主义才是出路。 其实大国地位从来不是争来的,而是熬出来的、干出来的,美国越是焦虑地打压别人,越是暴露其内心的不自信,而中国越是专注自身发展、深耕合作共赢,越是能赢得人心。 当美国忙着在网络空间搞“前出狩猎”时,中国在帮其他国家建基建、搞民生;当美国在大选里烧钱内斗时,中国在提升居民收入、优化就业;当美国在搞单边制裁时,中国在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落地。 这种差异背后,是两种文明、两种发展模式的较量,一种是“我要当老大所以别人不能好”,一种是“我自己好也让别人好,最后大家自然认我”。 中国从不刻意追求老大位置,但如果世界人民真的认可,愿意“黄袍加身”,我们也能扛起责任,因为这种认可源于共赢而非威慑,这种责任带来的是共同繁荣而非独霸利益。

0 阅读:40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