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恩负义,巴西对中国出手了! 近日巴西外贸委员会发布2025年第802号决议,对原产于中国的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给了个肯定性终裁,不仅要加征反倾销税,一征就是 5 年,税额还不低,每吨得交 1148.72 到 1267.74 美元。 要知道中国钛白粉在巴西市场那可是实打实的 “老熟人”,2022 年还占着 71% 的份额,到 2023 年直接冲到 80%,2024 年一季度巴西进口量更是同比涨了 45.9%,说是撑起巴西钛白粉市场半壁江山都不夸张。 巴西为啥突然翻脸?表面看是国内企业喊冤,说中国产品低价倾销 搞垮了本土产业,实际上就是自家企业扛不住了。 这次发起调查的是巴西本土巨头 Tronox Pigmentos do Brasil S.A.,这家企业年产能 6 万吨,虽说钛原料 80% 能自己解决,但原料矿山离工厂足足 1100 公里,折腾下来成本压根降不下来。 2024 年中国钛白粉出口离岸价才 2354 美元 / 吨,巴西本土产品却要卖到 2800 到 3400 美元 / 吨,这么大的差价,巴西消费者肯定知道怎么选,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自然被挤得越来越小,就去找政府撑腰了。 更深层看,巴西本来就是出了名的贸易保护主义 “常客”。这已经是巴西这两个月第三次对华出手,之前刚对聚酯短纤、聚酯织物开完罚单,再往前数,2025 年 9 月还对中国平轧钢板作出反倾销日落复审终裁,每吨征 678.51 美元的税,一套贸易保护的套路玩得炉火纯青。 本土产业竞争力不行,又不想着升级技术降成本,反而动不动就搬出自家的贸易救济大棒,用行政手段把外来竞争者挡在门外。 这次钛白粉的事儿,本质上就是巴西政府在 “护犊子”,既帮本土企业保住市场份额,又能让它们继续维持高定价赚利润,简直是两头讨好。 不过这招其实挺短视的。中国产品的低价不是靠恶意倾销,而是靠完整的产业链、成熟的工艺和规模效应堆出来的成本优势,压根不是所谓的 “不正当竞争”。 巴西加征这么高的反倾销税,最后买单的还是本国企业和消费者下游的涂料、塑料企业得花更贵的价钱买原料,成本涨了要么自己扛着要么涨价,最终还是老百姓掏腰包。 中巴贸易本来互补性极强,中国买巴西的资源,巴西用中国的工业品,现在巴西打破这种平衡,长远来看只会伤了双方的合作信任。 不过对中国企业来说,这事儿也算个及时的警醒。一直靠低价和规模抢市场确实容易遭人惦记,毕竟 “树大招风”,尤其是面对巴西这种爱搞贸易保护的国家。 巴西要是真为本土产业好,不如好好学学中国企业的产业链布局逻辑,而不是一门心思靠关税堵门。毕竟在全球化时代,靠 “闭关锁国” 护着的产业,永远长不成参天大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