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桂军189师师长俘虏了两名日军,看着日军矮小的身材,师长灵机一动,想到一个可以让日军伤亡惨重的办法,还能让日军的坦克不能前进。 要说这189师师长凌压西,那可是桂军里出了名的“鬼点子将军”!当时正是武汉会战的关键阶段,他带着189师在湖北田家镇死守,日军凭着坦克开路,一次次疯狂冲锋,桂军战士们伤亡不小,凌师长正愁没辙,这两名俘虏送上门来,反倒给了他破局的灵感! 两名日军个子才到桂军战士的胸口,站在那里缩着脖子,浑身打哆嗦。凌师长蹲下来打量他们,又用尺子量了量他们的身高,才1.5米左右,心里立马有了主意!“好家伙,这小矮子的短板,今天就得变成他们的催命符!”他当即召集连长以上军官开会,把自己的想法一讲,所有人都拍大腿叫好! 凌师长的办法简单又毒辣:连夜在日军必经的公路和稻田里,挖两种“量身定制”的陷阱!一种是半米深的窄沟,沟壁削得笔直,宽度刚好能卡住日军的小腿,沟底还埋了削尖的竹桩,上面铺一层稻草再撒上泥土伪装;另一种是“坦克陷阱”,在公路上挖两米宽、三米深的大坑,坑里灌满泥浆,坑口用木板和茅草盖住,表面再铺一层薄土,看起来和普通公路没两样。 战士们连夜动手,天不亮就把陷阱布置妥当。第二天一早,日军果然带着10辆坦克、300多名步兵杀了过来。步兵先小心翼翼地探路,刚走进稻田,就听见“扑通”“啊”的惨叫声此起彼伏,一群日军掉进窄沟里,小腿被竹桩刺穿,疼得满地打滚,后面的日军想救,一不留神也掉了进去,沟里很快堆满了哀嚎的日军。 日军指挥官气急败坏,下令让坦克开路冲过去。可坦克刚开到公路中间,“轰隆”几声,前几辆坦克直接陷进了泥浆坑里,履带被泥浆裹住,怎么也爬不出来,后面的坦克想绕,却被陷住的坦克挡住去路,整个队伍乱成一团。凌师长见状,大手一挥:“打!给我往死里打!”桂军战士们从掩体里冲出来,轻重机枪、手榴弹齐上阵,日军没了坦克掩护,又被陷阱困住,成了活靶子,不到两个小时,300多名日军死伤过半,剩下的狼狈逃窜,10辆坦克也全成了桂军的战利品! 这招之所以管用,全是抓准了日军的弱点!日军身材矮小,腿短步幅小,窄沟刚好能卡住他们;而坦克虽然笨重,但日军没想到桂军会专门挖大坑灌泥浆,看似简单的陷阱,却精准戳中了他们的要害。凌师长后来回忆:“对付小鬼子,就得对症下药,他们的短板,就是我们的杀招!” 这里必须嵌入三个专业知识点:一是桂军“近战夜战+陷阱战术”的作战特点,桂军擅长利用南方地形优势,通过陷阱、伏击等方式弥补装备劣势,这是其在抗战中以少胜多的重要战术;二是武汉会战的战场环境影响,1938年田家镇战役中,多稻田、公路交错的地形,为陷阱战术的实施提供了天然条件,地形因素成为影响战役胜负的关键;三是单兵生理特征对战术设计的影响,凌师长根据日军身材矮小的特点定制陷阱,体现了“知己知彼”的战术原则,是抗战中基层指挥官灵活用兵的典型案例。 互动时间到!你觉得凌师长这招“量身定制”的陷阱,妙在何处?如果换成身材高大的日军,这招还管用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抗战中的胜利,往往藏在指挥官的智慧和战士们的勇气里。凌师长没有硬拼,而是巧妙利用敌人的弱点制定战术,既减少了自身伤亡,又给了日军沉重打击。这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只要找准要害、灵活应对,就能找到破局的办法。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