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统宣布了!2025年10月2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俄方已成功完成“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的关键试验,并强调这款配备核动力装置、具有超远射程的武器全球尚无同类产品。
2025年10月2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军方会议上正式宣布,“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已完成关键试验——该导弹于10月21日在北极基地发射,连续飞行15小时、航程达1.4万公里,期间成功完成垂直与水平机动,验证了突破反导系统的能力。
这款北约代号“天殒”的武器搭载小型核反应堆,理论射程超2万公里,可超低空(25-100米)隐身飞行,还能绕地球规划攻击路线,全球尚无同类装备。
对俄罗斯而言,“海燕”试验成功是战略威慑的重要突破。
在北约持续东扩、俄乌冲突僵持的背景下,这款“报复性武器”完善了俄“三位一体”核力量,直接回应了美国“金穹”反导体系的围堵,俄专家指出,它能从墨西哥湾等防御薄弱方向打击美本土,迫使美国重构环形反导系统,成本或翻倍,同时,这一成果也能提振国内士气,强化民众对军方的信心,为其在国际博弈中增添谈判筹码。
对美国来说,“海燕”打破了其反导优势的幻觉,特朗普已表态称试射“不合适”,但美方专家也承认,现有防御系统难以拦截这种无限射程、可变轨的武器,为应对威胁,美国可能被迫增加军费投入,这将加剧其财政压力,也会分散其在亚太等其他战略方向的精力。
对乌克兰而言,影响更为直接,俄罗斯亮出核威慑王牌后,北约对乌援助可能更趋谨慎——毕竟没人愿为乌克兰卷入与核大国的直接对抗,乌克兰原本寄望于西方持续加码军援扭转战局,如今俄战略威慑升级,其谈判地位进一步削弱,冲突长期化、僵持化的风险更高。
“海燕”的亮相本质是美俄战略博弈的升级,但核动力武器的放射性风险与军备竞赛隐患不容忽视,这款能喷射核污染的导弹,若真投入部署,将给全球安全带来新威胁,军事威慑永远换不来真正的安全,只有回到谈判桌前化解分歧,才能避免人类滑向更危险的边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