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许世友找刘伯承报到,刘伯承给他安排了一个副旅长的职务,曾当过军长的许

文山聊武器 2025-10-30 17:53:39

1938年,许世友找刘伯承报到,刘伯承给他安排了一个副旅长的职务,曾当过军长的许世友忿忿不平,便向老首长徐向前求助,徐向前笑着对刘伯承说:“你没告诉他旅长是谁?” 1938年春,抗日战争全面展开,国共合作下八路军改编,干部岗位大洗牌。一二九师师部忙于调整,三八六旅副旅长陈再道调往河北,空缺需尽快补齐。刘伯承斟酌名单,许世友从红四方面军调来,经验丰富,正合适顶上。他安排许世友任副旅长,本意加强旅级战斗力,谁知许世友听后直接摇头。过去带军长,威望高,现在降一级,尤其三八五旅旅长是老战友王宏坤,这落差太大,许世友觉得丢面子,部队中也易生议论。 改编是上级统一部署,所有干部多有降职,顾全大局无可厚非。可许世友性子直,接受不了这种安排。他不愿就职,找刘伯承争执,强调过去战功,副职不配。刘伯承解释多次,部队急需骨干,三八六旅是师里主力,缺猛将不行。两人谈不拢,许世友拂袖而去,直奔徐向前处诉苦。徐向前与他同出红四方面军,了解脾气,从鄂豫皖起就共事,知晓如何应对这种刚烈汉子。 徐向前听完,没急着表态,先找刘伯承商量。刘伯承愁眉不展,担心这员大将用不好,影响师部团结。徐向前提醒一句,任命时只提职务,没说旅长是谁。刘伯承一拍脑门,忙中疏漏。徐向前再找许世友点明,三八六旅旅长是陈赓。许世友闻言态度转变,陈赓黄埔出身,谋略过人,红军时期黄安战役中,两人配合全歼敌团,许世友佩服其指挥艺术。陈赓带兵稳,容人宽,这搭档合适。 许世友随即同意上任,三八六旅战斗力更强。刘伯承松口气,师部下发命令,干部调整平稳。徐向前此举化解隐患,体现老革命处理内部事物的老道。许世友到旅后,与陈赓分工明确,一个主谋一个突击,旅里很快磨合。抗日根据地建设中,这种团结至关重要,避免小事酿大患。 许世友上任后,三八六旅在太行山区展开游击。1940年春,神头岭战斗,陈赓指挥佯攻黎城,吸引日军援兵,许世友部正面阻击,歼灭一个加强大队。同年夏,香城固战斗,两人分兵诱敌深入平原,陈赓设伏主攻,首创华北平原歼灭战范例。三八六旅由此成日军眼中钉,多次破敌,缴获武器弹药多,扩大根据地影响。 1940年秋,许世友调往山东,开辟胶东根据地,任师长指挥多场战役。陈赓送行时赠怀表,提醒指挥多动脑。许世友在山东率部南下,参与淮海、渡江作战。新中国成立,任南京军区司令员,1955年授上将军衔,晚年在北京从事军务,1985年10月逝世,终年80岁。 刘伯承继续领一二九师,解放战争后期任第二野战军司令员,指挥进军大西南。1955年授元帅衔,1986年10月在北京逝世。徐向前1949年后任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参与解放西北,1955年授元帅,1978年任中央军委副主席,1990年9月在北京逝世。陈赓率部解放西南,任西南军区司令,1955年授大将军衔,1961年3月在北京逝世。

0 阅读:15615

评论列表

没有任何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

48
2025-10-31 00:21

没说明关键,关键是陈赓曾经有一年时间是许世友的师长,许世友和徐海东是陈赓麾下两个团长。陈赓智谋过人,还会武术,能力和魅力折服所有带过的兵,不管什么刺头

猜你喜欢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