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宝贝儿子患了癫痫病,不久后,王诗槐离婚,和有智力残疾的儿子相依为命,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10-30 13:54:38

1984年,宝贝儿子患了癫痫病,不久后,王诗槐离婚,和有智力残疾的儿子相依为命,一天朋友告诉他一个消息“你的初恋离婚了,干脆你俩在一起得了。”王诗愧无奈的苦笑“谁会看上我这个离异,且有一个智力残疾的儿子。”   可是1997年,他成功再婚!   2000 年的午后,康复室里阳光正好,王诗槐扶着儿子练走路。   儿子突然停下,颤巍巍攥住他的手,含糊地喊了声 “爸”。   他愣在原地,眼泪差点掉下来,一旁的王筠悄悄红了眼。   这份迟来的回应,是他在两段婚姻里,最珍贵的情感慰藉。   谁能想到,这个曾在舞台上意气风发的演员,曾被生活压得抬不起头。   1972 年,16 岁的王诗槐进了安徽文工团,第一次见到王筠。   她扎着麻花辫,坐在后台读剧本,阳光落在她脸上,温柔得像幅画。   他演话剧时忘词,是她悄悄递来提示卡,眼神里满是鼓励。   后来两人常一起排戏,他演男主角,她演女主角,舞台上的情愫慢慢蔓延。   文工团的梧桐树下,他们曾并肩坐着,说以后要一起站在更大的舞台上。   可命运总爱开玩笑,1977 年恢复高考,上戏表演系在安徽招生。   他熬夜啃课本,终于考上,而王筠却因为家庭原因,去了外地文化馆。   离别那天,她送他一本笔记本,写着 “好好演戏,别忘了我”。   他揣着笔记本去上海,课堂上、排练场,总忍不住想起那个扎麻花辫的女孩。   只是距离太远,书信慢慢变少,最后彻底断了联系 —— 第一段情感无疾而终。   1980 年,王诗槐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进了省话剧团。   经人介绍认识了张晓明,她性格开朗,很会照顾人,慢慢暖了他的心。   1982 年,两人结婚,婚礼很简单,只请了亲友吃饭。   他当时事业刚起步,经常在外地拍戏,张晓明独自操持家务,从无怨言。   1983 年儿子出生,他在片场接到电话,激动得连夜赶回家,抱着孩子不肯撒手。   那时候他以为,这辈子就会这样安稳下去,有妻子、有孩子、有热爱的事业。   可 1984 年,儿子突然高烧抽搐,确诊为重症肺炎引发的脑损伤。   医生说孩子可能有智力残疾,他瞬间懵了,推掉所有戏约带孩子求医。   北京、上海的大医院跑遍了,积蓄花光,还借了不少钱,孩子却没好转。   家里的氛围越来越冷,张晓明变得沉默,常常一个人发呆。   1986 年,他看着憔悴的妻子,主动提出离婚:“你还年轻,别跟我耗了。” 离婚那天,两人没吵没闹,只是在民政局门口,他说了句 “对不起”。   离婚后,他把儿子送回老家,让父母帮忙照顾,自己拼命拍戏赚钱。   拍《末代皇帝》时,他演光绪帝,戏里要表现帝王的无奈,戏外他满是心酸。   有次收工后,他在片场角落哭,被导演看到,导演拍着他的肩说 “会好的”。   1990 年拍《月落玉长河》,副导演随口提了句 “文化局新来的王筠,你认识吗”。   他心里一震,第二天就去文化局,在院子里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重逢时,王筠已经离婚,听说了他的遭遇,没多问,只说 “我帮你”。   她学过理疗,每周都去老家给孩子做康复,还教父母按摩手法。   有次孩子发烧,她守了一夜,第二天又赶去上班,眼里满是红血丝。   他看在眼里,心里又暖又酸,试探着说 “要不,我们一起过吧”。   王筠没犹豫,点头说 “好”—— 兜兜转转,他还是和最初的人走到了一起。   1997 年,两人再婚,没有婚礼,只是把两家人聚在一起吃了顿饭。   王筠把家里打理得很好,每天给孩子熬药、做康复,还照顾他的父母。   2001 年,小女儿出生,家里更热闹了,儿子看到妹妹,会笑着伸手要抱。   张晓明后来打来电话,说看到他过得好,就放心了,还寄了些孩子的衣服。   他握着电话,心里很平静 —— 过去的恩怨,早已被岁月磨平。   如今的王诗槐,已经很少拍戏,把更多时间放在家里。   每天早上,他会陪儿子散步,下午送小女儿去学钢琴,晚上和王筠一起做饭。   儿子虽然说话还不太清楚,但能自己吃饭、穿衣,还会帮妹妹拿玩具。   王筠种的建兰,每年都会开花,香味飘满屋子,像他们的日子一样,平淡却温馨。   有人问他后悔吗?他说 “不后悔,经历过坎坷,才更懂珍惜现在”。   偶尔有老同事来拜访,聊起当年文工团的日子,他会拿出那本笔记本。   上面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但 “好好演戏,别忘了我” 这句话,依然清晰。   他看着身边的王筠,牵着儿子的手,觉得这辈子虽然苦过,但值了。   夕阳下,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小女儿唱着歌,儿子跟着拍手,画面温暖得让人羡慕。   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 —— 有爱的人在身边,有牵挂的事可做,岁月安稳,现世静好。       信息来源:(环京津新闻网——被称最帅老戏骨,儿子脑损伤妻子闹离婚)

0 阅读:44

猜你喜欢

锴锐说科技文化

锴锐说科技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